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兵钤的意思、兵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兵钤的解释

(1).指兵书;兵法。 汉 刘向 《列仙传·吕尚》:“﹝ 吕尚 ﹞钓於 磻溪 ,三年不得鱼……已而果得大鲤,有兵鈐於鱼腹中。” 唐 杨炯 《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研几册府,金縢玉版之书;索隐兵鈐, 玄女 黄公 之法。” 唐 李德裕 《论田牟请许党项仇复回鹘嗢没斯部落事状》:“臣等虽不习兵鈐,昧於边事,然酌其物理,情实可知。”

(2).指兵权。 唐玄宗 《端午三殿宴群臣诗》序:“﹝朕﹞卜战行师,揔兵鈐於四海。” 宋 苏舜钦 《京兆求罢表》:“制兵鈐者以多算为胜。”

(3). 宋 代临时委任的军区统兵官“兵马钤辖”的省称。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寥 ( 范寥 )时为 福建 兵鈐,终不能自达而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兵钐”是一个汉语词汇,源自古代军事文化,主要指代军事印章或兵符,用于象征和行使军事指挥权。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详细解释其意思,结合字源、定义和用法进行阐述。

一、基本定义与字源

“兵钐”由“兵”和“钐”两个字组成:

二、引申义与用法

在引申层面,“兵钐”不仅指实物印章,还象征军事权威和指挥权。常见于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中:

三、历史背景与例子

“兵钐”的起源可追溯至周代,盛行于秦汉。例如:

网络扩展解释

“兵钤”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综合多个文献来源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指兵书或兵法
    源自汉代典籍,如刘向《列仙传·吕尚》记载姜子牙在鱼腹中发现兵书的故事。唐代杨炯的碑文也提到“索隐兵鈐,玄女黄公之法”,指代古代兵家典籍中的策略。

  2. 指兵权
    唐代文献中常见,如唐玄宗在诗序中自称“总兵鈐於四海”,即掌握军事指挥权。宋代苏舜钦的奏表也提到“制兵鈐者以多算为胜”,强调对兵权的控制。

  3. 宋代官职的省称
    宋代临时委任的统兵官职“兵马钤辖”可简称为“兵钤”。例如陆游《老学庵笔记》记载范寥曾任“福建兵鈐”,即福建地区的军事长官。

二、历史用例与引证

三、补充信息

以上释义综合了古代典籍、职官制度及文学用例,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含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列仙传》《老学庵笔记》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被律卜师貙豻喘喝窜投戴发含牙殚穷登降地宝第二产业逗闷子顿脚趸售噁嗪飞空焚铄服皁高趣格班割付谷处过醆红儿睑板僭先蛟蛕挟私惊神泣鬼继日军部客长暌孤良沃灵修流庸鹿床猛犸鸣玉曳组弥远獶人青身謦谈弃遣羣听人云亦云日域瘙疳绳屈使得食咽送爵荐脯俗格溏泄铁板一块通行证妄施吻儒相闻胁肩絫足析缕分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