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良心发现的意思、良心发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良心发现的解释

本谓善心的自然体现。后多指内心对是非、善恶的正确认识重新显现出来。语出《孟子·告子上》“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 宋 朱熹 集注:“言人之良心,虽已放失,然其日夜之间,亦必有所生长,故平旦未与物接,其气清明之际,良心犹必有所发见者。”《镜花缘》第六六回:“如此一想,自然闷恨要哭了。姐姐,你説这宗忖度岂非良心发现么?”《廿载繁华梦》第三二回:“那 马氏 自次女回门之后,早知昨日女儿不肯叩拜翁姑之事,不觉良心发现,也自觉得女儿的不是。” 鲁迅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良心发现”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良心发现”指一个人因内在良知的觉醒,重新认识到自身行为的是非善恶,并因此产生悔悟或自我纠正的意愿。例如鲁迅在《藤野先生》中描述自己因受触动而“良心发现”,正是这一含义的典型应用。

二、词源与演变

  1. 儒家经典起源
    该词最早可追溯至《孟子·告子上》,朱熹在《孟子集注》中阐释:“平旦之气清明之际,良心必有所发见”,指人在心境澄明时,被遮蔽的善心会自然显现。
  2. 语义扩展
    宋代以后,其含义从“善心的自然体现”逐渐演变为“对是非善恶的重新认知”,更强调道德觉醒的过程。

三、核心特征

四、使用场景

  1. 自我反省:如因懒惰产生愧疚后重新振作(鲁迅用例)。
  2. 人际纠错:如隐瞒错误后主动坦白并弥补。
  3. 文学表达:常用于刻画人物道德成长的转折点。

五、相关辨析

若需进一步了解该词的历史用例或哲学讨论,可参考《孟子集注》原文或现代伦理学分析(如、4、5、10的文献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良心发现

“良心发现”是一个常见的词组,常用来描述一个人在某种情况下,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或过失,并决心改正。这个词组由两个字组成,下面来详细解析。

1. 拆分部首和笔画

词组“良心发现”中的第一个字是“良”(liáng),它包含了两个部首:“艮”和“月”,形声兼形义字。它的笔画数为7画。

词组“良心发现”中的第二个字是“心”(xīn),它由部首“心”构成,是一个形声兼形义字。它的笔画数为4画。

2. 来源

“良心发现”这个词组最早出现在古代汉语中,但具体的来源并不清楚。它在现代汉语中被广泛使用,用来描述一个人因为内心的警觉而发现自己的错误。

3. 繁体

“良心发现”的繁体字为「良心發現」。

4.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根据古籍记载,字“良”在古时候的写法为「蘭」。字“心”在古时候的写法为「益」。

5. 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良心发现”的例句:

- 我经过深思熟虑后,良心发现自己做错了事情。

- 经过多次反省,他良心发现自己对朋友的态度不够诚恳。

- 当我看到那个可怜的小猫的时候,我良心发现我不能袖手旁观。

6. 组词

与“良心发现”有关的组词有:

- 良好(liánghǎo):表示好的、不错的。

- 良友(liángyǒu):指心地善良的朋友。

- 良知(liángzhī):指人内心所坚守的道德标准和准则。

7. 近义词和反义词

“良心发现”没有具体的近义词,因为它本身已经非常明确地表达了一个人在内心深处发现错误的意思。

与“良心发现”相对的反义词可以是“无良”(wúliáng),表示一个人没有良心,缺乏道德准则。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