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销夏湾的意思、销夏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销夏湾的解释

地名。在 江苏省 吴县 西南 太湖 中 洞庭西山 之麓,绕山十馀里,寒气逼人。相传为 吴王 避暑处,故名。 唐 皮日休 《太湖诗·销夏湾》:“当中数十顷,别如一天池。号为 销夏湾 ,此名无所私。” 宋 范成大 《吴郡志》卷十八:“ 销夏湾 ,在 太湖 洞庭西山 之 趾山 ,十餘里绕之。旧传 吴王 避暑处。周迴湖水一湾,冰﹝水﹞色澄彻,寒光逼人,真可销夏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销夏湾是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西山岛(现称金庭镇)北侧的一处历史悠久的港湾,其名称蕴含丰富的文化地理内涵,具体解析如下:


一、字义溯源

  1. "销夏"释义

    "销"通"消",意为消除、消散;"夏"指炎夏暑热。"销夏"即消暑避热之意,源于古代文人雅士追求清凉避暑的生活意境。此用法可见于古诗文,如白居易《销夏》诗:"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

  2. "湾"的地理特征

    指水域弯曲处,特指太湖深入陆地的天然港湾,三面环山、一面临湖,形成天然屏障。


二、地理与历史背景

  1. 地理位置

    销夏湾地处太湖西山岛北部,呈"U"形地貌,背靠缥缈峰等山峦,面朝太湖开阔水域,形成独特的小气候,夏季凉爽宜人 。

  2. 历史记载

    南宋《吴郡志》载:"销夏湾,在太湖西山,吴王避暑处",相传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曾携西施在此避暑,因而得名。明清方志《太湖备考》进一步明确其方位与功能 。


三、文化意象与功能

  1. 避暑胜地

    因地形阻隔热风,水面调节气温,成为天然避暑之所,历代文人题咏不绝。如皮日休《销夏湾》诗:"太湖有曲处,其门为两崖…凉为暑家屏" 。

  2. 人文景观

    湾内旧有荷花荡、渔村、古寺(如上方寺),兼具自然野趣与禅意,清代《百城烟水》称其"荷香十里,云水一湾" 。


四、现代意义与保护

  1. 地名存续

    今属苏州吴中区金庭镇,仍沿用"销夏湾"之名,为太湖风景区重要景点,承载文化遗产记忆 。

  2. 生态价值

    作为太湖湿地组成部分,其山水格局对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现纳入太湖生态保护规划 。


参考文献来源

  1. 《汉语大词典》"销夏"词条(上海辞书出版社)
  2. 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官网:吴中区地名志
  3. 《太湖备考》(清·金友理撰,江苏古籍出版社)
  4.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太湖流域生态保护规划(2021-2035)》

(注:古籍原文引用依据通行整理本,现代资料以官方出版物及政务网站为准。)

网络扩展解释

“销夏湾”是一个具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专有地名,以下为详细解释:

  1. 地理背景
    销夏湾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西南的太湖中,具体在洞庭西山的山麓处,三面环山,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因其地形如瓮,湖水澄澈且寒气逼人,成为天然的避暑胜地。

  2. 名称由来
    名称中的“销夏”意为“消暑、避暑”,“湾”指代地理形态。相传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曾携西施在此避暑,故得名。唐代诗人皮日休在《太湖诗·销夏湾》中描述其“赤日莫斜照,清风多遥吹”,印证了清凉避暑的特点。

  3. 文化意义
    销夏湾不仅是自然景观,还承载着隐逸文化。秦末汉初的“商山四皓”曾在此隐居,历代文人如陆龟蒙、范成大、王宠等也留下诗篇,赞颂其幽静之美与避世之趣。

  4. 常见误解
    部分资料将其误作成语,实际应为专有地名。其名称虽包含“销夏”这一避暑含义,但并非成语,而是特指太湖中的这一历史避暑地。

别人正在浏览...

傍接榜样惭恚操奇计赢劖削怆恍穿花凤楚严鼓怱遽打球董董东辖恩贷方事翻盏飞飙干凈利索共枝别干狗彘管维画碟呼謈货泉将军肚极笔径涉举踵款涷诳嘴类造篱棘龙辀録图旅食买属冥微频仍掊斥潜郎其内青牋区畛宂脞丧国颡子散施沙鴈设醴神勇试技石像首岁溲浡碎首糜躯贪花听其言而观其行头匹晚代文蛤无诸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