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笑戮 ”。耻笑。 唐 柳宗元 《永州铁炉步志》:“大者, 桀 冒 禹 , 紂 冒 汤 , 幽 厉 冒 文 武 ,以傲天下,由不知推其本而姑大其故号,以至於败,为世笑僇。” 宋 苏舜钦 《上范公参政书》:“若蹉跌失时,则齎汩前志,则抱恨万世,为来者所笑戮,无復自明,亦已痛哉!”
“笑僇”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内容综合说明:
“笑僇”指耻笑,即因他人的言行或遭遇而感到可笑并加以嘲讽。该词也写作“笑戮”,属于同义异形词。
该词多用于文言语境,强调因行为不当或失败而引发他人嘲讽,带有贬义色彩。需注意,“笑僇”与“笑嚬”(指欢笑或皱眉的表情)含义不同,后者见于《聊斋志异》等作品。
由于相关网页权威性差异较大(如、3、4权威性较低),建议优先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权威古籍注本获取更精准的释义。
《笑僇》是一个中国古代的成语,意为嘲笑、讥讽别人的样子或行为。
《笑僇》由三个部首组成,分别是“竹”、“人”和“衣”。它的总笔画数为11。
《笑僇》最早出现在《汉书·董仲舒传》中,形容董仲舒嘲笑刘向的表情,后来被引用为成语。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成语《笑僇》被广泛使用,用来描述人们对别人嘲笑、讥讽的行为。
《笑僇》的繁体字为「笑僇」,同样是由三个部首组成。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笑僇」的写法与现在基本相同,没有明显变化。
他总是对别人的错误表现出嘲笑的样子,真是个笑僇不仁的人。
嘲笑、讥讽、笑骂、嘲弄等。
嘲笑、讥讽、嘲弄、取笑等。
赞美、赞扬、称赞、夸奖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