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抄写誊录。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通考》讥 渔仲 钞誊 杜氏 原书。” 清 皮锡瑞 《经学历史·经学积衰时代》:“取已成之书,钞誊一过。”
“钞誊”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chāo téng,其核心含义为“抄写誊录”,即对文字进行复写或整理誊清。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钞”通“抄”,指誊写、复制;“誊”即照原稿重新书写。两字组合后,强调对已有文本的完整抄录或整理过程。
引证与用法
现代适用性
该词属于古汉语用法,现代语境中较少使用,多被“抄写”“誊写”等替代,但在研究古籍或文史领域仍可能遇到。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少室山房笔丛》或《经学历史》原文。
《钞誊》是指抄写刻印古代文献或书籍的人员和事务。
《钞誊》的拆分部首是金钩针部和言字底部。
《钞誊》的拆分笔画为11画。
《钞誊》这个词最早出现在《钞繁鼎彝》一书中。在古代,随着纸张的成熟和普及,人们开始通过抄写、刻印等方式保存和传承文献。而从事这个工作的人和事务就被称为《钞誊》。
《钞誊》的繁体字为「鈔誊」。
在古时候,汉字「钞誊」的写法稍有不同。其中「钞」的拆分为金钩针部和言字底部,「誊」的拆分为言字左右结构。
1. 他是一位著名的钞誊,抄写了许多珍贵的古籍。
2. 这家出版社专门聘请了一批钞誊,进行古籍的整理和刻印。
组词:钞本(指抄写的手稿或刻印的残本)。
近义词:钤印、誊录。
反义词:校勘、校对。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