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象貌的意思、象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象貌的解释

(1).像事物的容貌。《诗·周颂·清庙序》《清庙》,祀 文王 也” 汉 郑玄 笺:“庙之言貌也,死者精神不可得而见,但以生时之居立宫室象貌为之耳。” 孔颖达 疏:“立宫室象貌而为之者,言死者之宗庙象生时之宫室容貌。”

(2).形象;容貌。《鬼谷子·中经》:“可以影响形容象貌而得之也。” 明 高攀龙 《职方刘静之先生墓志铭》:“世固不乏修身洁行士也,然往往飭治象貌,不为世訾詬而已。” 郭沫若 《虎符》第四幕:“ 朱女 扮牵牛随其后,童子象貌,身披蓑衣,右手执柳枝,左手执鼓。”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象貌”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汉语词汇,其具体解释需结合文献与语境分析:

  1. 本义:模拟事物的容貌
    源于古代文献,指通过模仿或描绘事物的外在形态来表现其特征。例如汉代郑玄在注解《诗经》时提到“立宫室象貌为之耳”,即通过建筑模拟逝者生前的容貌环境。

  2. 引申义:形象或外貌
    广义上可指人或事物的外在表现,如《鬼谷子》中“象貌而得之”强调通过观察外貌特征进行判断。现代用法中,该词多用于描述人的容貌、体态等外在形象。

注意:需区分“象貌”与“像貌”。后者(像貌)更侧重“长相”,如《辞海》解释为“容貌”,且现代汉语中“相貌”更为常用。若涉及古籍或特定语境,建议结合具体文献进一步考证。

网络扩展解释二

象貌

《象貌》一词指的是人或物的外貌、形象。它由“象”和“貌”两个字组成。

「象」的部首是「豕」,总笔画数为11。它可以作为动词,表示模仿、仿效,也可以作为名词,表示一种大型哺乳动物。它的繁体字是「像」。

「貌」的部首是「豸」,总笔画数为11。它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貌」的形状和「目」字相似,表示观察和表现外貌的意思。它的繁体字也是「貌」。

「象貌」一词来源于古代汉语。在古代,人们常常用「貌」来描述人或物的外形。后来,「象貌」成为一个固定的词组,专指人或物的外貌。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貌」字的「目」部分放在了上方,表示着重观察外貌的意思。这种写法在现代已经不再使用,演变成了现在我们常见的「貌」字形态。

例句:

1. 他的象貌英俊潇洒,深受女生的追捧。

2. 这头大象的象貌威武庄重,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组词:神貌、外貌、形象、容貌、相貌

近义词:外观、外表、面貌、样子、型态

反义词:内在、本质、内涵、实质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