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 著名佛教古刹。(1)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附近。 唐 永隆 二年建, 宋 太平兴国 三年改为 开利寺 。 唐 王维 《过香积寺》诗:“不知 香积寺 ,数里入云峰。” 赵殿成 笺注:“《陕西通志》: 香积寺 在 长安县 神禾原 上。”(2)在今 四川省 绵阳市 境内。 唐 杜甫 有《涪城县香积寺官阁》诗:“寺下春江深不流,山腰官阁迥添愁。”(3)在今 广东省 博罗县 西。 宋 苏轼 有《游博罗香积寺》诗,其诗引曰:“寺去县七里,三山犬牙,夹道皆美田,麦禾甚茂。”
香积寺的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综合解析:
一、词源与基本含义 作为成语使用时,香积寺指代香火旺盛的佛寺,比喻人气鼎盛、香客络绎不绝的场景。该词源自佛教经典《维摩诘经》中“香积佛国”的典故,后演变为对寺庙繁荣景象的形容。
二、实体寺庙的历史与宗教意义
西安香积寺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始建于唐永隆二年(681年),是净土宗祖庭。其名取自佛经中的“香积佛国”,由善导大师弟子怀恽为纪念其功德而建。该寺在安史之乱中成为关键战场——香积寺之战,唐军在此歼灭叛军主力十余万人,成为冷兵器时代最惨烈战役之一。
宗教地位上,它既是中日净土宗共同祖庭,1980年日本佛教界曾组织大规模参访活动。
杭州香积寺
始建于北宋(978年),原名兴福寺,后因运河交通成为杭州重要佛教地标。现存建筑多为2009年重建,以供奉佛教“乐天神”(音乐之神)为特色,属天龙八部护法体系。
三、其他地域分布
历史上另有四川绵阳、广东博罗等地的香积寺,唐代诗人王维、杜甫等均留下相关诗作。
香积寺既是汉语中象征香火鼎盛的意象,也是多座实体寺庙的统称,尤以西安寺的宗教历史价值与杭州寺的文化遗产价值最为突出。
《香积寺》是一个成语,意为“香火旺盛的寺庙”。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香指香火,积指累积,寺指寺庙。
《香积寺》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香(两点水部首)积(禾字底部首)寺(寸字底部首)。
香积寺这个词的总笔画数为19画,其中香字6画,积字10画,寺字9画。
《香积寺》这个成语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其中“更上一层楼”这句中的“更上”即指王之涣将要再往更高的楼层登上去,而在他登上的那一层楼顶上,他看到了一座香火旺盛的寺庙,于是写下了《香积寺》这个词。
《香积寺》这个词的繁体字为香積寺。
古时候《香积寺》这个词中的积字的写法为積字(秃宝盖头,立寸、寺从宕從),而寺字的写法为寺字无头(也叫做无寸头寺字)。
1. 这个城市里有一座香积寺,每天香火旺盛,络绎不绝的信徒前来祷告。
2. 我们一起去参观香积寺吧,听说那里有非常有名的古建筑。
- 香火:指寺庙内燃烧的香火。 - 香山:指和寺庙相关的山地,常用来修建寺庙。 - 寺庙:指用来供奉佛、神等宗教活动的建筑物。
- 香火鼎盛的寺庙:寓意同为香积寺,作为寺庙香火旺盛的代称。
- 香火不旺的庙宇:指寺庙香火不旺,缺乏信徒前来祭祀的地方。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