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angrila] 世外桃园,人间乐园。来自小说《失落的地平线》中所描绘的一个乌托邦式的地方
“香格里拉”是一个融合文学想象与现实地理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四方面解析:
词源与文学背景
该词源自1933年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又名《失落的地平线》),书中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乌托邦式理想国度,被译为“世外桃源”或“人间乐园”。藏语原意为“心中的日月”或“极乐园”(音译自“香巴拉”),与藏传佛教中象征纯净境界的“香巴拉王国”密切相关。
现实地理位置
现指中国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地处滇、川、藏三省交界处,青藏高原横断山脉腹地,总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境内拥有雪山(如梅里雪山)、峡谷、草原等多样地貌,以及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
文化象征意义
该词已成为理想生活方式的代名词,既包含自然景观的壮美,也体现多民族(藏、纳西、傈僳等25个民族)和谐共居的人文特质,被赋予“人间仙境”“伊甸园”等隐喻。
命名确认过程
20世纪90年代,经多方考证,云南迪庆被认定为小说原型地。1997年云南省政府正式宣布将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市,使其从文学概念转化为具象地理标识。
扩展说明:该词英语译名“Shangri-La”现被广泛应用于酒店、商业品牌,进一步强化了其美好寓意。若需了解当地旅游详情,可参考云南省文旅部门发布的官方指南。
《香格里拉》一词源于西方文学作品《失落的地平线》中的一个虚构的地名,用来形容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山谷,被认为是人间乐土。
根据部首拆分,《香》的部首是「香」,共5画;《格》的部首是「木」,共4画;《里》的部首是「里」,共7画。
《香格里拉》一词最早在1933年由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所著的《失落的地平线》中提出,故事中的香格里拉被形容为一个遥远而美丽的地方,在那里人们可以永远保持年轻、健康和幸福。这部小说后来被改编成电影,使得《香格里拉》一词被广泛知晓。
在繁体字中,「香格里拉」的写法为「香格裡拉」。
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出现「香格里拉」的不同写法,如「香格里剌」或「香格利剌」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写法逐渐统一为现代的「香格里拉」。
1. 我梦想着能够找到真正的香格里拉。
2. 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简直像是现实版的香格里拉。
3. 他把自己的家乡比作香格里拉,充满了美好的想象。
1. 香花格:形容花香四溢的地方。
2. 格调:形容事物的风格和水平。
3. 里程碑:指示距离或表示重要历史事件的标志。
1. 乐土
2. 仙境
1. 阴暗地狱
2. 灾难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