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象笏的意思、象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象笏的解释

象牙制的手板。古代品位较高的官员朝见君主时所执,供指画和记事。《礼记·玉藻》:“史进象笏,书思对命。” 郑玄 注:“书之於笏,为失忘也。”《北史·李穆传》:“其一门执象笏者百餘人。”《新唐书·车服志》:“象笏,上圆下方,六品以竹木,上挫下方。” 明 归有光 《项脊轩志》:“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 宣德 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象笏是中国古代官员朝会时手持的礼器,又称“手板”“朝笏”,其形制为狭长板状,顶端略圆,材质以象牙为主,故称“象笏”。据《礼记·玉藻》记载,笏最初为竹制,后因身份等级差异,诸侯大夫使用象牙材质,士人持竹木笏,象笏遂成为权贵阶层的身份象征。

其功能包含三重含义:其一为礼仪用具,《周礼》注疏提及“笏以记事,备忽忘”,官员将奏议提要书写于笏面;其二体现等级制度,《新唐书·车服志》明确“五品以上用象笏,六品以下用竹木”;其三蕴含政治寓意,手持象笏的动作被称为“执笏”,象征对君权的敬畏。故宫博物院现存明代象牙笏板实物,长度约56厘米,宽6.2厘米,表面遗留墨书痕迹,印证了文献记载的实用性。

这一器物至清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清史稿·舆服志》记载雍正年间废止笏板制度,象笏遂转化为宗庙祭祀陈设品,成为研究古代官僚文化的重要实物佐证。

网络扩展解释

象笏是古代官员使用的一种礼仪用具,具体解释如下:

一、定义与用途

象笏指用象牙制成的手板,是高品级官员(如一至五品)朝见君主时所执的礼器,主要用于指画议事或记录重要事项。其形制为“上圆下方”,象征天圆地方的传统观念。

二、材质与品级

  1. 材质:以象牙为主,也有玉、竹木等材质,但象牙最为贵重,代表身份尊崇。
  2. 品级区分:明代以前,象笏限五品以上官员使用,六品以下官员则执竹木笏。

三、历史与文学记载

四、文化意义

象笏不仅是实用工具,更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例如《北史》记载李穆家族“执象笏者百余人”,凸显其显赫门第。


可通过汉典、查字典等权威来源进一步查阅古籍原文与扩展用例。

别人正在浏览...

避免宾实成渝铁路箠辔大餐间大褂凡今風塵外物斧破斨缺高唤皋夔遘难够戗骨仑过人何为花雕酒谎揑晦黯荐绅监修解扣禁口痢寖密咎衅拘俗守常宼粮雷火车缭转篱槿六朝金粉禄蠹朦蔽免得蟠幽陪同鬅头跣足瓢尊愆缧清莹秀澈琴棋书画耆儒硕老羣豪乳臭未乾桑新妇森木盛筵必散尿胞种子谇帚德锄讨逆调处湍怒歪人威燀悟悦献浅小广播销熔下埽西方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