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想当然的意思、想当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想当然的解释

[take (sth.) for granted] 凭主观想象,以为事情应当是如此

后问出何经典,对曰:“以今度之,想当然耳。”——《后汉书·孔融传》

详细解释

凭主观想象,以为事情应当是如此。《后汉书·孔融传》:“初, 曹操 攻屠 鄴城 , 袁氏 妇子多见侵略,而 操 子 丕 私纳 袁熙 妻 甄氏 。 融 乃与 操 书,称‘ 武王 伐 紂 ,以 妲己 赐 周公 。’ 操 不悟,后问出何经典。对曰:‘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宋 龚颐正 《芥隐笔记·杀之三宥之三》:“ 东坡 试《刑赏忠厚之至论》,其间有云;‘ 皋陶 曰杀之三, 尧 曰宥之三。’ 梅圣俞 以问 苏 出何书。答曰:‘想当然耳。’”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棘闱志异》:“吾想 小蕙 端重,恐 文炳 未必能玷,汝所言亦想当然耳。” 茅盾 《报施》二:“他越说越兴奋,自己也不大弄得清是他的想当然,还是真正实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想当然"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指不依据实际情况或客观事实,仅凭主观臆测或表面印象就做出判断或结论。它强调的是一种缺乏调查研究、仅凭想象或习惯性思维就轻率认定的态度或行为。

根据权威汉语词典的解释和用法分析,其详细含义如下:

  1. 核心释义:

    • 指仅凭主观想象或粗略印象,未经实际考察或深入思考,就认为事情必然如此或应该如此。
    • 这种行为通常带有武断、轻率、缺乏根据的特点。它忽略了事物的复杂性、具体情境的差异或潜在的未知因素。
  2. 词源与构成分析:

    • "想":思考、想象。
    • "当然":应当这样、理应如此。
    • 合起来,"想当然"直译为"想象它应当是这样",引申为仅凭想象就断定事情理应如此。它隐含了将主观想法等同于客观事实的错误。
  3. 典型用法与语境:

    • 常作谓语、宾语或定语。
    • 多用于批评或否定某种轻率的判断或做法。
    • 常与"凭"、"不能"、"不要"、"切忌"等词语搭配使用,如"不能凭想当然办事"、"切忌想当然"。
    • 强调在决策、判断或理解事物时,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证据,避免仅凭主观臆测。
  4.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 主观臆断、闭门造车、自以为是、凭空想象、一厢情愿。
    • 反义词: 实事求是、调查研究、有的放矢、真凭实据、客观分析。

权威参考来源:

"想当然"的核心在于脱离实际、仅凭主观想象进行判断。它是一种需要避免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提醒人们处理问题、认识事物时应注重实际调查和客观依据,而非轻率地做出自以为是的结论。

网络扩展解释

“想当然”是一个汉语成语,通常指在没有实际依据的情况下,仅凭主观想象或臆断作出判断或结论,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

1.基本含义

“想当然”的字面意思是“认为事情理所当然应该是这样”,但实际使用时强调这种判断缺乏事实或逻辑支撑。例如:

2.出处与典故

该词最早见于《后汉书·孔融传》。孔融曾讽刺曹操将袁绍儿媳甄氏赐给曹丕的行为,称其依据的是“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的典故。曹操询问出处,孔融答:“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意为“用现在的情况推测,应该是这样吧”,实为暗讽曹操的行为不合礼法。

3.使用场景

4.近义词与反义词

5.语法功能

注意:使用时需结合语境,避免混淆中性表达(如“理所当然”)。

别人正在浏览...

拔碇拔葵啖枣搬兴废搬庄苞苴保外执行便柔变危为安别魂乘权承误祠具辞行词纸带宽道勋尔许房宴幡斿鲋隅嘎然雇山悍害寒樽昏惫接线獧黠絶弃军制困兽犹鬭括夺狼星马童面码儿墨路目不忍睹木肤脑识内官子牵杂人验生端士望送茶太阴草餹缠田神听説听道通古斯铜琶铁板外外姐姐未素武才无名之璞狎处闲尝小康小夏侯熙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