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体之一种。语言通俗,取譬浅俚,有江南民歌风味,故称。 唐 杜甫 《愁》诗题下自注:“强戏为 吴 体。” 仇兆鳌 注引 黄生 曰:“ 皮 陆 集中亦有 吴 体诗,乃当时俚俗为此体耳。诗流不屑效之。 杜公 篇什既众,时出变调;凡集中拗律,皆属此体。” 宋 王观国 《学林·大刀》:“古乐府所载,如《藁砧》诗者数篇,其取譬皆浅俚,故撰诗者不显姓名,后人但以古诗称之。 江 右又谓之风人诗,有‘围棋烧败袄,看子故依然’之句。围棋者,看子也;烧败袄者,故衣然也。 鲍明远 诸集中亦有二篇,谓之 吴 体。盖自《雅》《颂》不作,迄於 魏 晋 南北朝 以来,浮靡愈甚,始有为此态者;悉取閭阎鄙媟之语,比类而为之。”按今本《鲍参军集》题作“吴歌”。
吴体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特殊体裁,主要特点如下:
吴体是诗体的一种,起源于江南地区,以语言通俗、比喻浅显俚俗著称,具有鲜明的民歌风味。其名称源于地域文化特征()。
杜甫《愁》诗自注“强戏为吴体”,仇兆鳌注解指出:“凡集中拗律,皆属此体”,说明吴体与常规律诗的区别主要体现在音律的自由化处理上()。
建议对具体诗歌作品感兴趣者,可查阅《杜工部集》或《全唐诗》相关篇目,进一步体会吴体的创作特点。
《吴体》是一个词语,指的是一种书法字体风格,源于中国古代吴地(今江苏一带)。它具有一定的艺术特色,以其圆润、舒展、流畅的特点而闻名。
《吴体》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口(kǒu)和心(xīn)。它包含了13个笔画。
吴体书法起源于中国江苏省一带的吴地,据说始于明朝。在中国古代,书法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不同地区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吴体就是其中之一。
《吴体》的繁体字为「吳體」。
古代汉字的写法在漫长的历史中经历了一些变化,吴体在不同的时期也有所不同。然而,古代汉字的详细写法对于吴体来说我们无法确切地了解。
这幅字画采用了吴体的书写风格,给人一种柔和而富有动感的美感。
1. 吴体书法 2. 吴体字帖 3. 吴体风格 ...
1. 工整书法 2. 行书 3. 草书 ...
1. 隶书 2. 篆书 3. 楷书 ...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