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五绔的意思、五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五绔的解释

亦作“ 五裤 ”。 《后汉书·廉范传》:“﹝ 范 ﹞ 建初 中,迁 蜀郡 太守……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烧者日属。 范 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为便,乃歌之曰:‘ 廉叔度 ,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絝。’”后以“五絝”作为称颂地方官吏施行善政之词。 唐 储光羲 《晚次东亭献郑州宋使君文》诗:“籍籍歌五袴,祁祁颂千箱。”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送郑厚卿赵衡州》词:“莫信君门万里,但使民歌五袴,归詔凤凰啣。”《金6*6*梅词话》第六六回:“又久仰贵任荣修德政,举民有五袴之曲,境有三留之誉。” 清 钱谦益 《户部江西清吏司员外郎廉第授奉直大夫制》:“尔之字人可以庶,尔之祥刑可以教……<无衣>五袴之謡岂遂逊於前烈乎?”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五绔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五绔(亦作“五袴”)是汉语中具有特定历史典故的词汇,其核心含义与古代官员政绩及民生治理相关。据《后汉书·廉范传》记载,东汉廉范任蜀郡太守时,废除旧制中禁止百姓夜间劳作的禁令,民众为感念其德政,作歌谣称颂:“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绔。”此处“五绔”字面指“五条裤子”,实为借代百姓生活富足、衣装充裕的景象。

从汉语构词角度分析,“绔”通“袴”,即古代对裤子的称谓,早期多指套裤或胫衣(仅包裹腿部的服饰),后泛指下裳。先秦文献中,“绔”多为贵族服饰,汉代以后渐入民间。“五”在此非实指数量,而是虚数用法,强调丰足之意。这一用法在古汉语中常见,如“五谷丰登”“五彩缤纷”等。

在文化内涵上,“五绔”被后世引申为称颂官员施行仁政、民生安乐的历史典故,并衍生出成语“五袴之歌”。唐代诗人白居易《醉后狂言酬赠萧殷二协律》中亦有“宾客不见绨袍惠,黎庶未沾襦袴恩”之句,借“襦袴”典故表达对清廉治世的期许。

现代汉语中,“五绔”一词主要用于历史研究或文学创作,如引用《汉语大词典》释义:“五袴,称颂地方官吏施行善政之词。”其释义与《辞源》《中国历史大辞典》等权威辞书一致,体现了词汇的稳定性和文化传承性。

网络扩展解释

“五绔”是汉语中的典故类词语,拼音为wǔ kù,其含义与历史背景密切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词义解析

  1. 历史典故
    源于《后汉书·廉范传》:东汉官员廉范任蜀郡太守时,废除了禁止百姓夜间劳作(以防火灾)的旧制,改为鼓励储水防火。此举不仅减少了火灾,还促进了生产。百姓作歌赞颂:“平生无襦今五绔”,意为过去连短衣都没有,如今却有了五条裤子,比喻生活富足。

  2. 引申含义
    “五绔”后成为称颂地方官员施行惠民政策的代称,常与“五袴”“五绔歌”等写法通用。


用法与文学引用


相关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

白纸黑字巴山度岭焙造本军弊帛不殊参商之虞长生花达财电荷守恒定律掂斤播两多虞风戽阁揆宫阃贯悉诡制黑古笼冬合爪荒醉浣雪狐妖羯羊浄行吏课六谷芒达凝湛骈首就死破山剑千兵万马乾咽凄泪榷商驱番去手荣利入次殇夭神汉市沽俟吕陵肆刑酥酒探风糖尿天长节调和鼎鼐铁牢蹄轮体外受精瓦罐不离井口破委辞围范午朝夏葛相门相权县人斜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