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温被”。冬日严寒时,以身温暖床上席被,以待父母就寝。为古代事亲之孝行。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事母性至孝,母年七十,天大寒,常以身自温席而后授其处。”《晋书·孝友传·王延》:“ 延 事亲色养,夏则扇枕席,冬则以身温被。”
“温席”是汉语中一个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词语,主要与孝道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温席”指古代子女在寒冬时节用体温为父母暖床的行为,体现侍奉双亲的孝行。其核心是以身暖席被,使父母就寝时免受寒冷。
该词在古代诗词中多次出现,如唐代白居易“冬积温席恋”、孟浩然“昏定须温席”等诗句,均借“温席”表达孝亲之情。
若需了解更完整的古籍原文或诗词用例,可参考《搜神记》《晋书》等文献来源。
温席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温(wēn)和席(xí)。温的部首是水,席的部首是巾。温席共有12画。
温席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席指的是褥子、垫子,温则表示温暖、舒适。因此,温席的含义是指用来保暖、舒适的席子。
在繁体字中,温席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温席在古时候的写法为「溫席」。
以下是一些关于温席的例句:
1. 冬天到了,我用温席保暖睡觉。
2. 祖母总是给我准备一张温席,让我睡得特别舒服。
和温席相关的组词有温暖、席梦思、席地而坐等。
温席的近义词包括保暖垫、毛毯。
与温席相对的反义词是凉席。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