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犹慰藉。《汉书·匈奴传下》:“﹝ 匈奴 ﹞既服之后,慰荐抚循,交接赂遗,威仪俯仰,如此之备也。” 唐 柳宗元 《与太学诸生书》:“乃知欲烦 阳公 宣风裔土,覃布美化於黎献也,遂宽然少喜,如获慰荐於天子休命。”
(2).犹推荐。 唐 刘禹锡 《故荆南节度推官董府君墓志》:“弱岁嗜属诗,工弈棋,用是索合於贵游,多所慰荐。” 宋 王禹偁 《监察御史朱府君墓志铭》:“有 郭令 之慰荐,受 太宗 之殊遇,而不及显位,命使然也。”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著述·吕焦二书》:“ 吕 时已徙少司寇,亦因此乞身归。其慰荐之疏相继满公车,然尚未出山也。”
“慰荐”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双重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以下是详细解释:
慰藉安抚
指通过关怀、安抚来缓解他人情绪,常见于历史文献。例如《汉书·匈奴传》记载,汉朝对匈奴采取“慰荐抚循”政策,即通过安抚手段稳定边疆。
推荐举荐
表示对他人的推举或引荐。唐代刘禹锡在墓志铭中提到董府君因才华受“贵游慰荐”,即通过推荐获得认可;宋代王禹偁也记载朱府君因郭令的“慰荐”受太宗赏识。
“慰荐”既可指情感层面的抚慰,也可指行为层面的举荐。需根据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古典语境中更常见前两种释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书》《柳宗元集》等原文。
慰荐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它的意思是安慰和祝贺。其中,“慰”是由心部和㐆部组成,是一个由15画组成的汉字;“荐”是由艹部和今部组成,是一个由12画组成的汉字。
慰荐一词的来源比较难以确切追溯,但可以找到一些相关的意义和用法。慰荐在古代多用于描述宽慰别人的情绪,或者表示向别人祝贺或赞美。繁体字为「慰請」。
古代汉字对于慰荐的写法是「慰勸」。这种写法在古代常用于书法或碑刻之中,有着独特的艺术韵味。慰勸的写法中,「慰」的心部下面是字「口」,表示安慰的声音;「荐」的艸部上面は字「㐆」,表示祝贺或赞美。
1. 他们向受害者的家人表示慰荐并承诺将继续努力解决问题。
2. 在困难的时刻,他的朋友给予了他巨大的慰荐。
组词:慰藉、慰问、祝贺、庆祝。
近义词:安慰、安抚、宽慰、劝慰。
反义词:责备、批评、斥责、指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