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叹惜而愤慨。《魏书·南安王桢传》:“出军淹滞, 肥梁 已陷。闻之惋懣,实乖本图。”
“惋懑”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wǎn mèn,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析:
“惋懑”表示叹惜而愤慨 的复杂情绪,包含对不幸事件的遗憾、同情,以及由此引发的愤懑不平。例如《魏书·南安王桢传》中记载:“出军淹滞,肥梁已陷。闻之惋懣,实乖本图。”,描述因战事延误导致城池失守后的痛惜与愤慨。
该词多用于书面语境,常见于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表达对重大事件(如战争失利、计划落空等)的强烈情感反应。例如:“听闻挚友因误解蒙冤,他不禁惋懑难平。”
部分资料(如)提到“惋懑”有“懊悔失望”之意,但此解释未见于高权威来源,可能为引申义或误读。建议以叹惜与愤慨并存 为核心含义理解。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魏书》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
《惋懑》这个词是指感到失望、后悔、不甘心等情绪。当人们遭遇不如意的事情,或者事情的结果与期望相反时,往往会产生惋懑的情感。
《惋懑》这个词由五个部首组成,分别是心、爿、口、木、心,总共有十九个笔画。
《惋懑》这个词的来源比较难以考证,但在古代文献中可以找到相关的使用记录。它在《诗经》和《楚辞》等古代文献中都有出现。
《惋懑》这个词的繁体字是「惋慢」。
在古代,惋懑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比如在《康熙字典》中,「惋懑」的写法为「㞢㖄」。不同时期的文献和书法作品中,也可能有些微的差异。
1. 当听到他失败的消息,他的惋懑之情溢于言表。
2. 失去了这个机会,他感到非常的惋懑和懊悔。
3. 他一直对自己的失误感到深深的惋懑。
惋怅、惋惜、惋惶、惋惺、惋痛、惋惰。
痛心、遗憾、懊悔、失望。
满意、欢快、得意、乐观。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