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渺茫广远。《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请许学者而行宛曼於先王,或者不宜今乎?” 陈奇猷 集释引 太田方 曰:“宛、涴同,又与汗通。曼、谩、漫通。皆渺茫广远也。”
(2).柔媚;婉转曼妙。 茅盾 《路》一:“她带点宛曼的神气说:‘我是不想读到毕业了。’”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十六章二:“这可想见那歌声的如何宛曼动人。”
“宛曼”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种主要含义:
渺茫广远
这一含义源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的记载:“请许学者而行宛曼於先王,或者不宜今乎?”。学者陈奇猷在注释中提到,“宛”与“涴”“汗”相通,“曼”与“谩”“漫”相通,均表示广阔、遥远、模糊的意境,多用于形容抽象概念或历史语境中的不可触及性。
柔媚婉转
现代文学中,“宛曼”常被用来形容姿态、动作或语言的柔美曼妙。例如茅盾在《路》中写道:“她带点宛曼的神气说……”,郑振铎的作品中也有类似用法,突出女性仪态的优雅与声音的婉转。
注意:部分资料(如)提到该词出自《诗经·秦风·终风》,但经查证,原文并无“宛曼”一词,此说法可能存在讹误。建议以《韩非子》及近现代文学用法为主要参考。
宛曼的意思是形容柔美、婉约的样子。通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美丽姿态或者曲线优美的动作。
宛曼的拆分部首是宀和曰,共两个部首。笔画为10画。
宛曼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红楼梦》中,包兰桂坊民间传唱的歌谣中有“儿郎们都道宛娘好,惟应宛娘婉约宜人”一句。在此之后,宛曼逐渐成为形容女子美丽的词语。
繁体字中,宛曼的写法为「宛縵」。
在古代,宛曼的写法可能有所变化。然而,目前尚未找到宛曼的古代汉字写法例证。
1. 她身姿宛曼,步履轻盈。
2. 池塘里的荷花盛开,宛曼多姿。
3. 她那双宛曼的眼睛,深情而又迷人。
宛曼可以与其他词语组合成以下词语:
1. 宛曼如兰
2. 宛曼婉约
3. 宛曼多姿
宛曼的近义词包括:婉转、娴静、温柔、婉约。
宛曼的反义词包括:粗鲁、丑陋、生硬、粗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