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这里的去补那里。比喻勉强应付。 杜鹏程 《延安人》三:“眼下,只能挖东墙补西墙。”
“挖东墙补西墙”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字面意思是“挖东边的墙来修补西边的墙”,比喻通过牺牲或损害一方的利益来暂时解决另一方的困难,属于一种应急措施,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种处理方式通常带有被动性和临时性,可能引发新的矛盾。
在特定场景下,该词可能被赋予中性或积极含义。例如植发手术中,通过合理移植毛囊资源达到平衡效果,并非单纯“损害东墙”。
提示:如需更多实例或学术引用,可参考文学著作及语言学词典。
挖东墙补西墙,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它的意思是指在解决一个问题时,只是暂时解决了一方面的困难,而另一方面的问题仍然存在或者产生了新的问题。
该成语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是:挖(手,土)东(口,一)墙(土,囚)补(行,一)西(口,一)墙(土,囚)。
该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明代《儿女英雄传》,在这个小说中有一个故事,主人公苏小妹为了帮助父亲修建房屋,从东墙上挖泥土堆在西墙上进行补墙。然而,由于只解决了东墙塌方的问题,西墙因放置过多泥土而导致了新的危机。
在繁体字中,挖东墙补西墙写作「挖東牆補西牆」。
古时候汉字写法中,“墙”字在甲骨文中写作「囚土土」,在金文中写作「囚土天」,在隶书中写作「囚㳄氏」。
以下是一些使用挖东墙补西墙的例句:
1. 他总是只挖东墙补西墙,从来不思考问题的根本所在。
2. 这种临时的解决办法无异于挖东墙补西墙。
一些与挖东墙补西墙相关的词组包括:掩耳盗铃、杯弓蛇影、舍近求远。
与挖东墙补西墙意思相反的成语为:一举两得、妙手回春。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