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脱簪珥的意思、脱簪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脱簪珥的解释

取下簪珥等首饰,表示自责请罪。《史记·外戚世家》:“帝谴责 鉤弋夫人 ,夫人脱簪珥叩头。” 汉 刘向 《列女传·周宣姜后》:“ 宣王 尝早卧晏起,后夫人不出房, 姜后 脱簪珥,待罪於永巷。”亦省作“ 脱簪 ”。《资治通鉴·汉武帝征和二年》:“皇后闻之,脱簪请罪。”《明史·左光斗传》:“选侍事先皇无脱簪戒旦之德,於殿下无拊摩养育之恩。”《清史稿·后妃传·世祖孝献皇后》:“及闻 姜后 脱簪事,即有宜辩者,但引咎自责而已。”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脱簪珥”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语,具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字面含义与行为象征

指古代女性(尤其是后妃、贵族)取下头上的发簪(簪)和耳饰(珥),以此表示自责或请罪。这一行为常见于历史文献中,例如:

二、引申含义与成语用法

在部分语境中,“脱簪珥”被引申为高官显贵失去权力或地位的象征。例如《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记载“脱簪珥,齐宣公之过也”,暗指因过错导致地位丧失。簪珥作为古代权贵的身份标志,取下它们隐喻权力剥离。

使用场景

  1. 自责请罪:多用于描述后妃、贵族女性主动承认过失的行为。
  2. 地位丧失:用于形容权贵因失势而失去原有身份(此用法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补充说明

“簪珥”本身是古代女性重要头饰,象征身份与礼仪。因此“脱簪珥”不仅是行为,更包含文化符号意义,体现古代等级制度与道德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二

词语解释

《脱簪珥》是一个成语,意为摘下发簪和饰物,表示一个人摒弃繁杂的外在装饰,务求内心淳朴的形象。通常用来形容人心境淡泊的状态。

拆分部首和笔画

《脱簪珥》由“脱”、“簪”、“珥”三个字组成。其中,“脱”为体部字,读音为“tuō”,意为摘除;“簪”为竹部字,读音为“zān”,意为发簪;“珥”为玉部字,读音为“ěr”,意为饰物。

来源和繁体

《脱簪珥》源自《诗经·车舝》:“宜乎左右,脱簪瓔珥。”意为在庄重的仪式场合下,摘下发簪和饰物。 在繁体字中,《脱簪珥》的写法无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关于《脱簪珥》的字形写法可能会有一定变化,但整体意思和近现代没有明显区别。

例句

1. 他看起来一直都保持着《脱簪珥》的态度,从不追求物质的奢华。 2. 她在舞台上展现出《脱簪珥》的美,让人感到一种纯真和自在。 3. 面对成功的诱惑,他坚守着内心的《脱簪珥》,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脱离、脱胎、簪花、珥环。 近义词:淡泊、朴素。 反义词:攀比、浮华。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