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駞马”。1.骆驼和马。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侦谍不敢东窥,驼马不敢南牧。”《周书·异域传下·高昌》:“﹝ 高昌国 ﹞多沙磧,道里不可準记,惟以人畜骸骨及駞马粪为验。”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六:“小説载 明皇 自 蜀 还京,以驼马载珍玩自随。” 清 朱琦 《新铙歌·林丹汗》:“叛者多,莫敢何。驼马弥山翻倒戈, 兴安 乱石青峨峨。”
(2).驮运货物之马。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二》:“二十六日,驼马前发,余饭而出旧城西门。”
“驼马”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解释:
“驼马”比喻人或事物兼具骆驼的稳重与马的敏捷,形容既能承担重任又能灵活应对变化的特质。
起源故事:
源自《左传·昭公十年》记载:鲁国昭公向周朝进贡骆驼和马,归途中两者争斗,骆驼被马踢死。后人以此典故形容矛盾或融合的特性。
例句:
可用于描述“沉稳与高效并存”的人或策略,如“他如驼马般可靠,关键时刻总能迅速反应”。
驼马(学名:Vicugna vicugna):
“驼马”需结合语境理解:
如需进一步探讨某类含义,可提供具体场景。
《驼马》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马背弯曲拱起,马脊驼起。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比喻人或者事物在某种情况下出现困难或不顺利。
《驼马》这个成语的拆分部首是马,马字的部首是马,马字的总笔画数为10画。
《驼马》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晋书·宇文毓传》的记载中,形容宇文毓赛马时,他的马背呈现弓形的情况。在繁体字中,《驼马》的写法是「駝馬」。
古代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所以《驼马》在古代的写法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不过,大致可以设想为「駝馬」的样子。
1. 农民工们在艰苦的条件下默默付出,他们是社会上真正的驼马。
2. 这段时间他的工作很繁忙,感觉自己像个驼马,一刻也不得闲。
驼背、马屁、驼峰
劳碌、拼搏、忙碌
蓬勃、轻松、逍遥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