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立说。 汉 蔡邕 《月令问答》:“《书》有阴阳升降,天文历数,事物制度,可假以为本,敦辞託説,审求历象,其要者莫大于《月令》。”
“讬说”是一个汉语词汇,其解释如下:
指对某人或某事的托付、依赖,也可理解为依托某种学说或理论来表达观点。
词源与结构
用法与语境
如需进一步了解“讬”字的字形演变或具体用例,可参考汉字典籍如《汉典》等来源。
《讬说》(tuō shuō)是一个汉语词汇,意为“向对方提出请求、托付或许愿”。它包含了请求、祈求或期望的含义。
《讬说》由部首“言”和“言”的全写“訁”组成,它的总笔画数为7。
《讬说》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一书中,是由中国古代的文字学家所整理的。它的字形是在古代的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来。
《讬说》的繁体字为「託說」。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和现在有所不同。《讬说》的古代写法为「託說」,字形上略微有所差异。
1. 请你向他讬说我对他的祝福。
2. 我讬说了一个心愿,希望它能成真。
1. 拜讬:恳请帮助或协助。
2. 经讬:传达或承担特定请求或任务。
3. 谢讬:表达感谢的请求或愿望。
1. 托付:委托或交付特定任务、责任或财产。
2. 请求:向他人提出协助、支持或劝请。
3. 祈求:恳求或乞求的意思。
1. 辞谢:拒绝或放弃请求或帮助。
2. 拒绝:对请求、委托或愿望表示不同意。
3. 忽略:对请求或期望不予理会。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