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马的意思、徒马的详细解释
徒马的解释
备用而不施鞍辔的马。 宋 程大昌 《演繁露·诞马》:“但者,徒也。徒马者,有马无鞍,如人袒裼之袒也……然则谓之但马,盖散马备用而不施鞍轡者也。”
词语分解
- 徒的解释 徒 ú 步行:徒步。徒涉。 空:徒手。 白白地:徒然。徒劳无益。 只;仅仅:家徒四壁。 从事学习的人:徒弟。徒工。学徒。师徒。 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信徒。教徒。党徒。 人(多指坏人):匪徒。暴
- 马的解释 马 (馬) ǎ 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马匹。骏马。马到成功。马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 大:马蜂。马勺。 姓。 笔画数:; 部首:马;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徒马”汉语释义
“徒马”为古汉语复合词,其释义可从构词语素及历史语用角度解析:
-
字义分解
- 徒:本义为步行,引申为无车马随行、空身、仅凭人力等。《说文解字》释“徒,步行也”。
- 马:指代马匹,古代重要交通工具或战备资源。
-
综合词义
结合典籍用例,“徒马”有两类含义:
- 不配鞍辔的马:指未装配骑具的马匹,常见于军事或仪仗场景。如《周礼·夏官·校人》郑玄注:“徒马,谓无驾之马,备用者。”
- 徒步牵马者:指徒步牵引马匹的随从或役夫。如《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杜预注:“徒马者,步而从马,不乘也。”
-
语用演变
现代汉语中“徒马”已罕用,多见于古籍及考据文献,如《汉语大词典》将其列为历史词汇,释义参考《十三经注疏》及历代训诂资料。
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 《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
- 《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徒马”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一、基本含义
徒马(拼音:tú mǎ)指备用而不施鞍辔的马。这一解释源自宋代程大昌的《演繁露·诞马》,文中提到“徒马者,有马无鞍,如人袒裼之袒也”,强调这类马匹未装备鞍具,作为备用使用。
二、引申含义(较少见)
部分资料将“徒马”视为成语,解释为“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努力却无法达到目标”。此用法通过拆分“徒”(徒劳)和“马”(代指努力)来比喻无效的付出。但需注意,这一解释的权威性较低,且未见于古代文献。
使用场景
- 历史文献:描述古代马匹管理或仪仗制度时,如“但马”(散马备用)的同义词。
- 现代比喻:在口语或非正式语境中,可能借其字面意义表达徒劳无功(需谨慎使用,避免歧义)。
例句参考
- “徒马盖散马备用而不施鞍轡者也。”(《演繁露·诞马》)
- “他们也很满意佛教徒马上可以开车过来的利落劲。”(例证,此处“徒马”为字面组合,非固定词汇)
建议在正式场景中优先采用第一种解释,若需使用引申义,需结合上下文明确语义。
别人正在浏览...
宝録兵役婢学夫人不惜草寝常平法搀口缠说车家臣仕絺裘出让出秀耽道盗魁雕锻翻白芳甸福海诡韵蜾匾孤音汉皋珠行距河防祸丧螹胡嘉玉截杀精坚竫人经武纬文剧路来飨劳资乐士寥唳榴花天酒沐露沾霜男口愆殃谯呵气疫取撮热雾润浸桑蝎三五沙门讪驳首要属名四谏厮咬跳闸通讲文号窝娼闲茶浪酒乡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