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残民的意思、残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残民的解释

(1).残害百姓。 汉武帝 《御史大夫遣郡国计吏敕》:“残民贪污烦扰之吏,百姓所苦,务勿任用。”

(2).被残害的人民;劫后馀民。 三国 蜀 诸葛亮 《为后帝伐魏诏》:“广宣恩威,贷其元帅,弔其残民。” 唐 杜荀鹤 《长林山中闻贼退寄孟明府》诗:“一县今如此,残民数不多。” 清 吴伟业 《高邮道中》诗:“曾设经年戍,残民早不堪。”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残民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指遭受伤害、摧残的百姓,核心含义聚焦于民众因外力压迫而承受苦难的状态。以下从语义构成、文化内涵及权威来源角度分层解析:


一、语义解析

  1. 语素拆解

    • 残:本义为伤害、摧残,引申为不完整、迫害。《说文解字》释“残”为“贼也”,强调暴力性破坏。
    • 民:指平民、百姓,古代多与“官”相对,泛指被统治阶层。

      复合词“残民”即“受残害之民”,凸显被动受害属性。

  2. 词性特征

    作名词使用,常见于文言或书面语,现代汉语中多用于历史、文学语境,如“残民以逞”(出自《左传》)指统治者以损害百姓达成私欲。


二、文化内涵与经典用例

  1. 儒家伦理批判

    儒家典籍常以“残民”斥责暴政。如《孟子·梁惠王上》载:“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暗讽统治者“残民”之实。

  2. 史书中的政治警示

    《史记》多次以“残民”揭露苛政,如《酷吏列传》描述严刑峻法下“残民伤众”,强调治国需以仁德为本。


三、权威词典释义佐证

  1. 《汉语大词典》

    定义:“犹害民;被摧残的百姓。”引清人唐甄《潜书·富民》例证:“为吏者,一袭之裘值二三百金……残民以逞,而不足恤。”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标注为书面语词,释义:“受摧残迫害的百姓。”


四、延伸:相关概念辨析


参考资料(基于权威出版物,未提供链接):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点校本)
  2.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中华书局)
  3.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点校本)
  4.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5.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残民”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残害百姓(动词性)

指统治者或官吏通过剥削、压迫等手段伤害民众。例如:

二、被残害的人民(名词性)

指经历战乱、灾难后幸存的民众。例如:

补充说明

该词在历史文献中常与政治批判或民生疾苦相关,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例如清代吴伟业诗句“残民早不堪”,既包含对百姓苦难的同情,也隐含对统治者的谴责。

(可通过汉典等权威词典进一步查阅古籍原文及扩展用例)

别人正在浏览...

百足之虫﹐断而不蹶抱思笔饱墨酣鳖索别筵邠壃部照残漏车费荡目地上茎風和日麗妇幼冈岵更历跟头戏躬亲光临龟阴田憨怜湖池鉴赏假涂寄包节储截然街谈巷议结韈解衣衣人警动浸潦津贴费浸浔机要康有为兰缸六和塔逻挲屡屡门额懵蔽铭海末期鹏溟偏伍破读潜度挈壶青嵓棋跱戎首尚享山垄蔱蘠射莎石径世上无难事琐说湠漫邪见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