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圣贤的意思、圣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圣贤的解释

[sage]圣人与贤人的合称;亦指品德高尚,有超凡才智的人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详细解释

(1).圣人和贤人的合称。亦泛称道德才智杰出者。《易·鼎》:“彖曰: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序致》:“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 唐 韩愈 《重答张籍书》:“吾子不以 愈 无似,意欲推而纳诸圣贤之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圣贤教人知行,正是要復那本体,不是着你只恁的便罢。” 清 秋瑾 《同胞苦》歌:“手提白6*刃觅民贼,捨身救民是圣贤。” 老舍 《骆驼祥子》七:“他一向没遇到过像 曹先生 这样的人,所以他把这个人看成圣贤。”

(2).圣君和贤臣的合称。 唐 韩愈 《进学解》:“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 宋 王得臣 《麈史·国政》:“然 莱公 非赖 章圣 渊谋神断,先发於中,而独以倚成,又何以施其力哉?圣贤相济,呜呼盛矣!” 清 龚炜 《巢林笔谈续编》卷上:“圣贤相遭,君臣契合,足令千载下感激欲涕也。”

(3).泛称神、仙、佛、菩萨等。《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如生如灭理皆明,无相无为法不二,圣贤 弥勒 一雷同,怎生得受菩提记。”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数了罗汉,参了菩萨,拜了圣贤。” 明 沉鲸 《双珠记·真武灵应》:“空中果有圣贤,猛可地威灵宣现,云霄旋转,推移路一千。”《天地会诗歌选·<八拜歌>之二》:“五拜五祖为尊长,六拜六祖六圣贤。”

(4).清酒与浊酒的并称。亦泛指酒。 唐 白居易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九醖备圣贤,八珍穷水陆。” 宋 苏辙 《九日阴雨不止病中把酒示诸子》诗之三:“庭菊兼黄白,村醪杂圣贤。” 金 麻革 《题李氏寓酒轩》:“我亦颇解饮,圣贤时一中。” 清 钱谦益 《采花酿酒歌示河东君》:“请从酒国徵谱牒,为尔罗缕辨圣贤。” 清 方文 《饮梅周文秋庄》诗之二:“有酒频斟酌,何论圣与贤。”参见“ 圣人 ”。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圣贤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圣贤是汉语中表示品德高尚、智慧超凡之人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义溯源

  1. 圣(聖)

    本义指通达事理、具有至高智慧与道德的人。《说文解字》释为“通也”,《尚书·洪范》称“睿作圣”,强调对自然规律与社会伦理的深刻洞察力。

  2. 贤(賢)

    原指多才德能之人,《说文解字》解作“多才也”,《周礼·太宰》注“有善行也”,侧重道德实践与才能兼备的特质。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字典》,中华书局。

二、词义演变

三、文化内涵

圣贤在儒家思想中具三重维度:

  1. 道德楷模:如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礼记·中庸》),确立仁礼并重的伦理标准。
  2. 知行合一:王阳明提出“圣贤教人知行,正是要复那本体”(《传习录》),强调实践与认知的统一。
  3. 精神象征:程颐称“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欲人将已放之心收之”(《二程遗书》),成为修身养性的精神坐标。

    来源:《四书章句集注》,朱熹撰;《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经典例证

《孟子·尽心下》云:“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此句揭示圣贤境界的递进层次,为传统人格修养的终极目标。

网络扩展解释

“圣贤”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概念,指具有极高道德境界和智慧的人物。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圣贤是“圣人”与“贤人”的合称,特指品德高尚、才智超凡的人物。在儒家语境中,他们被视为实践并传承儒学生命价值观的典范,如孔子、孟子等。

  2. 圣人与贤人的区别

    • 圣人:通达天地大道,能洞察万物本质(如孔子所言“知通乎大道,应变而不穷”)。
    • 贤人: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品德出众但未达圣人境界(如“行中矩绳,取舍与民同统”)。
  3. 历史地位与认可方式
    圣贤的地位并非个人认定,而是通过史书记载、官方祭祀制度及历代学者的推崇确立。例如《史记》中司马迁将《诗经》归为“圣贤发愤之作”。

  4. 文化影响与跨文化对比

    • 中国:强调对社会的实际贡献,如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益慕圣贤之道”体现其教育意义。
    • 西方:类似概念多与宗教关联,如圣人(Saint)指具有神性启示的人物。
  5. 延伸含义
    该词在历史中曾衍生其他用法,如代指清浊酒合称、或神佛泛称,但现代主要沿用儒家道德范畴的释义。

提示:若需具体人物案例或哲学思想关联,可参考《论语》《荀子》等典籍,或查阅中关于圣贤标准的详细论述。

别人正在浏览...

白白朱朱半面之旧包庇迸放綳盘儿鼻斤兵势不师簿书惭汗朝鷄畜家春陔大半天大醇小疵大冯小冯黮昏道夭凤绡隔二偏三艮头寒葅合肥市驩说惑误检幅寄适空气污染夸侈溜刷龙虬辘轳韵锚定明诚谋人目不给视旁近千户侯七绝钦钦旗牌骑羊缺襟袍软痛山止川行升资申谕射宿试车势籍诗誉收所疏浚肃覆天涯铁路支线痛入骨髓五户丝小蛾小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