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停止。 汉 蔡邕 《黄钺铭》:“于是储廩丰饶,奉使不悬;人逸马畜,弓劲矢利。而经用省息,官有餘资。”《后汉书·吴祐传》:“民有争诉者,輒闭閤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自是之后,争隙省息,吏人怀而不欺。” 南朝 梁 陆倕 《至浔阳郡教》:“旧须发民治道,及戍逻揄樵採,诸如此类,一皆省息。”《南史·徐勉传》:“非谓拔葵去织,且欲省息纷紜。”
“省息”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省息(拼音:shěng xī)意为停止,主要用于描述事务、争端或活动的终止状态。例如古籍中“经用省息”指财政开支停止消耗,“争隙省息”表示纷争平息。
字形结构
由“省”(上下结构)和“息”(上下结构)组合而成,两字均含“停止”的引申义。
古籍用例
该词强调通过节制或管理达成终止效果,如节省开支、平息纠纷等场景。现代使用较少,多见于历史文献或学术讨论中。
如需进一步了解近义词(如“停息”)或具体古籍背景,可参考权威词典或历史文献。
《省息》是一个汉字词语,由“省”和“息”两个字组成。
“省”字的部首是“目”,总共有9画;“息”字的部首是“心”,总共有10画。
《省息》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继善》一篇中,在古代文献中多用以描述为了节省或减少支出而采取的措施。
繁体字是指《省息》在台湾、香港等地通用的字形写法,与简体字有一定的差别。繁体字为「省息」。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省息》在古代汉字中写作「省息」,字形偏于繁复且有一些变体。
1. 为了生活更加富裕,我们应该学会节约用水、用电,积极实施省息政策。
2. 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做到生活有计划,精打细算,才能真正实现省息之道。
1. 省钱:减少开支,节约金钱。
2. 省电:节省用电,降低能源消耗。
节约、勤俭、节省。
浪费、挥霍、奢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