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oor family] 以绳系门,代替转轴的门枢。形容极贫穷的人家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汉· 贾谊《过秦论》
以绳系户枢。形容贫家房舍之陋。枢为门户的转轴。 汉 贾谊 《新书·过秦上》:“然而 陈涉 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晋 陆云 《谷风》诗:“绳枢增结,瓮牖绸繆。”
“绳枢”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及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绳枢”字面指用绳子系住门框的转轴(枢为门轴)。古代贫困家庭因无力购置金属或木质门轴,只能用绳子固定门扇,代指极度贫穷的居住环境。常与“瓮牖”(用破瓮做窗户)连用,构成“瓮牖绳枢”,强调赤贫状态。
该词最早见于汉代贾谊《过秦论》:“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用以形容陈涉(陈胜)出身卑微。后世多用于文学作品中,例如晋代陆云《谷风》诗“绳枢增结,瓮牖绸缪”,均通过居住环境的简陋侧面反映人物贫寒。
如今多用于书面语或历史类文本,强调历史人物出身贫苦,例如:“秦末陈胜、吴广均为饥寒交迫的‘瓮牖绳枢之子’”。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过秦论》原文或《汉语大词典》相关条目。
绳枢(shéng shū)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和“木”。它的总笔画数为12画。
绳(shéng)是指用来束缚、挂物品的线状物,也可以指代流行组织、集体等涉及连结和束缚的事务。枢(shū)表示轴心、中心或关键,也可以表示枢纽、重要之物。
绳枢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最早出现在《易经》中。其中的《系辞》一文中提到“以绳枢而系之”,意在解释太极之理。后来,绳枢成为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事物的重要性和关键地位。
在繁体汉字中,绳枢的写法为「繩樞」。
古代汉字在书写形式上与现代有所不同。以绳举例,古代汉字中的「绳」写作「繩」,字形中多了一个「糸」部,表示与线有关;古代的「繩」和现在的「绳」在意义和发音上是一样的。
以下是使用绳枢的一些例句:
1. 这个问题是决定胜负的绳枢。
2. 在项目中,掌握核心技术是绳枢。
3. 他是这个团队的绳枢角色,承担着重要的领导职责。
绳枢的近义词包括:关键、要害、中心、核心。反义词则可以是次要、次要角色、非关键。
通过组词,我们可以得到:绳索、绳群、关键枢纽、重要性。
绳枢作为一个词语,形象地描述了事物的中心地位和关键作用,常常用来强调重要性和影响力。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