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舍己为公”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指为公共利益而舍弃个人利益,强调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出自方志敏的《清贫》:“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提示:如需更多例句或拓展用法,可参考汉典、乐乐课堂等来源。
舍己为公是指个人能够放弃自己的利益、权力或者利益追求,以更大的公共利益为重。这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体现了个人的无私和对社会的贡献。
拆分部首和笔画:舌(部首),己(部首);舍(6画),己(2画),为(4画),公(4画)。
来源:《论语·子路》中有一段记载:"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贡说:"不曰'舍'则何?"'巧言'、'令色'两个字都是形容虚伪的人,而'舍'这个字则是为了形容一个人能够舍弃个人的私利,为大众着想的精神。由此,舍己为公这个词开始被广泛使用。
繁体:捨己為公
古时候汉字写法:捨己爲公
例句:他毫不犹豫地舍己为公,将整个奖金捐献给了慈善机构。
组词:舍利、舍本逐末、舍身求法、公正、无私、利己主义。
近义词:忘我、无私奉献。
反义词:图利己、自私自利。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