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稍伯的意思、稍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稍伯的解释

犹稍人。古代官名。《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四年》:“﹝ 晋公 ﹞ 护 问稍伯大夫 庾季才 曰:‘比日天道何如?’” 胡三省 注:“ 后周 稍伯,盖 周 官稍人之职。 周 官稍人,主为县师令都鄙丘甸之政。 杜佑 曰:‘ 后周 地官之属,有每方稍伯,中大夫…… 庾季才 明於天文,故 护 问之。’”参见“ 稍人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稍伯"是一个较为生僻的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指代古代军队中的一种基层军官职位。其具体含义可以从字源和古代军制角度进行解析:

  1. 核心含义:

    • 稍:本义指禾苗的末端,引申为末端、末尾、副贰、次等之意。在军事编制中,常用来表示级别较低或辅助性的职位。
    • 伯:古代泛指统领一方的长官或头目,如“方伯”、“诸侯伯”。在更基层的军事单位中,也用作低级军官的称谓。
    • 稍伯:结合“稍”的“次等、副贰”和“伯”的“长官”之意,“稍伯”通常指古代军队中低于“旅帅”一级的基层军官。其具体职责可能是统领一定数量(如一百人)的士卒,相当于“卒长”或“百夫长”这一级别的军官。
  2. 历史背景与职能推测:

    • 该词多见于古代文献,特别是涉及周代或类似军制的描述中。古代军制常有“伍长”、“什长”、“卒长(伯/稍伯)”、“旅帅”、“师帅”、“军将”等层级。
    • “稍伯”大致对应“卒长”或“百夫长”级别,是直接管理百名左右士兵的基层指挥官,负责训练、纪律和作战时的具体指挥,是连接上层军官(旅帅)与普通士兵的关键环节。
  3. 现代使用与词义演变:

    • “稍伯”在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属于历史词汇。其含义基本固定在指代古代特定的低级军职。
    • 现代词典中对其解释较为简略,主要指明其古代军官身份及大致层级。

“稍伯”意指古代军队中低于旅帅一级的基层军官,大致相当于卒长或百夫长,负责统领约百名士兵。其名称体现了该职位在军阶中的相对位置(“稍”表次等)和统领职能(“伯”表长官)。该词是研究古代军事制度的重要词汇,但在现代汉语中已罕用。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稍伯”是一个古代官职名称,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词义解释

  1. 基本含义
    “稍伯”是古代官名,属于“稍人”的职位,主要负责地方行政事务的管理,如县、都、鄙等区域的政令执行。

    • 拼音:shāo bó
    • 注音:ㄕㄠ ㄅㄛˊ
  2. 历史背景
    该官职见于《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四年》的记载,后周时期设“稍伯”为地官属官,中大夫级别,职能类似《周礼》中的“稍人”,负责地方丘甸的政令与赋税管理。


二、使用与出处

  1. 文献例证
    《资治通鉴》提到晋公宇文护曾询问稍伯大夫庾季才关于天象之事,胡三省注解进一步说明其职责与周代稍人相关。

    • 职能范围:涉及地方行政、赋税征收及政令传达。
  2. 其他可能的解释
    部分现代词典(如)将“稍伯”解释为“稍微一点”,但此用法缺乏古籍依据,可能是对词语的误读或引申。建议以历史官职含义为准。


三、总结

“稍伯”主要作为古代官职存在,属于后周地官体系,职能与地方行政管理相关。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资治通鉴》及《周礼》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百品千条呗音办法别生枝节参杂超俊垫喘儿點放顶门儿帝图惰劣黩穹防吏凡庸甫田旰烂更期龟带横躺竖卧后置词霍闪浇波接管肌革忌视聚畜菊篱开金坎劳空户镴焊禄班緑尘马蓼眉睫之祸南蛮鴂舌尿壶牛齝潜热千依万顺轻客侵食七郤八手启衅蕤宾闰统入务三大书森森沙界赡切山笑十大曲石翁仲收兵俗教韬蓄天邑投冠万签插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