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于颂扬和祈求。谓能寓规劝于颂祷之中。《礼记·檀弓下》:“ 晋 献文子 成室, 晋 大夫发焉。 张老 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於斯,哭於斯,聚国族於斯。’ 文子 曰:‘ 武 也,得歌於斯,哭於斯,聚国族於斯,是全要领以从先大夫於 九京 也。’北面再拜稽首。君子谓之善颂善祷。” 孔颖达 疏:“ 张老 因美而讥之,故为善颂; 文子 闻过即服而拜,故为善祷也。”《宋史·乐志十四》:“善颂善祷,三加弥尊。”
“善颂善祷”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礼记·檀弓下》,其核心含义是善于通过颂扬和祝祷的言辞,委婉地传递规劝之意,既体现语言的艺术性,又蕴含智慧的表达方式。
基本含义
字面指“擅长颂扬与祈祷”,实际强调在赞美或祝福中巧妙融入劝诫。例如,张老用“美哉轮焉,美哉奂焉”赞美赵文子的新屋,又以“歌于斯,哭于斯”暗示其需居安思危,这便是“善颂”;赵文子回应时谦逊自省,表达对家族传承的重视,则为“善祷”。
文化渊源
该成语源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张老与赵文子的典故,后被《礼记》收录,成为儒家文化中“委婉劝谏”的典范。
言辞委婉,维护和谐
在敏感场合中,直接批评易引发冲突,而“善颂善祷”通过含蓄表达,既传递观点又顾及对方感受。例如在职场或社交中,以赞美为引子提出建议,更易被接受。
洞察需求,精准表达
善于此道者能敏锐捕捉对方心理,结合具体情境调整措辞。如祝寿时不仅祝福长寿,更强调品德传承,使言辞兼具真诚与深意。
道德教化与文化传承
传统仪式中的祷词(如祭祀、庆典)常借此传递尊老、睦邻等价值观,潜移默化中维系社会伦理。
通过典故与现实的结合,“善颂善祷”不仅是一种语言艺术,更是人际交往中平衡真诚与智慧的处世哲学。
《善颂善祷》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赞颂善良的人,向神祈祷。它由两个词组成:善颂和善祷。
「善」字的部首是「口」,它有8个笔画。
「颂」字的部首是「页」,它有14个笔画。
「祷」字的部首是「示」,它有11个笔画。
《善颂善祷》这个词来源于圣经的诗篇第一章。在圣经中,这个词描述了一个人应该行善,并向神祈祷。
《善颂善祷》在繁体字的写法为「善頌善禱」。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颂」字的上半部分是「口」,下半部分是「工」。
「祷」字在古时候的写法与现在相同。
在教堂里,人们善颂善祷,向上帝祈求祝福。
善举、善良、赞颂、祷告
赞美、祝福、祷词
恶行、责备、诅咒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