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个奸佞的人。指 北齐 邹孝裕 、 陆仁惠 、 卢元亮 。《北齐书·外戚传·胡长仁》:“左丞 邹孝裕 、郎中 陆仁惠 、 卢元亮 厚相结託。 长仁 每上省, 孝裕 必方驾而来。省务既繁,簿案堆积,令史欲諮都座,日有百数。 孝裕 屏人私话,朝退亦相随, 仁惠 、 元亮 又伺间而往,停断公事,时人号为三佞。”
“三佞”是一个历史词汇,具体含义及背景如下:
基本定义
“三佞”指三个谄媚奸诈的人。其中“佞”意为巧言谄媚、品行卑劣(),常用来形容奸臣或阿谀奉承之徒。
历史人物指向
该词特指北齐时期的三位官员:邹孝裕(左丞)、陆仁惠(郎中)、卢元亮。三人结党营私,干预朝政,借职务之便中断公务处理,私下与权臣胡长仁勾结,被时人讽刺为“三佞”()。
据《北齐书·外戚传·胡长仁》记载,三人常利用职务之便私下密谋,甚至在胡长仁办公时频繁与其接触,导致政务积压。他们的行为引发不满,最终被贴上“三佞”标签,成为奸佞小人的典型代表。
如今“三佞”多用于比喻结党营私、品行不端的小群体,常见于历史评论或文学作品中,借古讽今()。需注意该词使用场景较特定,多与历史典故相关。
《三佞》指的是中国古代史书《史记》中的一个篇章,也是一个汉字词语。这个词的意思是指对君主忠诚,并能用智谋帮助君主达到统治目的的人。
《三佞》这个词的部首是三,总共有6个笔画。
《三佞》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史书《史记》中的《越王勾践世家》篇章。在这个篇章中,作者用“三佞”来形容勾践的三个贤臣,他们分别是范蠡、壮士种和钟繇。他们以智谋扶助越王勾践,成功夺回失地,重建国家。
《三佞》的繁体字为「三佞」。
根据字形演变,古时候《三佞》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但基本上与现代写法相似。
他被封为国相,被后世称为“三佞”。
三佞人才、三佞之士
能臣、谋士、智囊
奸邪、奸佞、阉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