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散名的意思、散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散名的解释

散杂的名称。指各种事物的名称。《荀子·正名》:“后王之成名:刑名从 商 ,爵名从 周 ,文名从礼;散名之加於万物者,则从诸夏之成俗曲期。”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深察名号》:“祭之散名,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尝,冬曰烝。”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散名”是古代哲学及语言学中的一个术语,其核心含义指分散、杂多的具体事物名称,与刑名、爵名等制度性名称形成对比。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散名”指各类具体事物的名称,尤其指未被系统化分类的日常事物名称。例如自然万物(如草木、山川)和人类行为(如情感、能力)的称谓均属于散名范畴。

二、概念来源

  1. 荀子的分类
    荀子在《正名》中将名称分为四类:

    • 刑名(刑罚名称,依商朝制度)
    • 爵名(爵位名称,依周朝制度)
    • 文名(礼仪名称,依《周礼》)
    • 散名(万物名称,依中原地区习俗约定)。
  2. 董仲舒的补充
    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以祭祀名称举例,如春祭称“祠”、夏祭称“礿”等,说明散名具体应用场景。

三、散名的分类

根据荀子理论,散名可分为两类:

  1. 自然万物名称:如动植物、自然现象等,通过习俗约定形成。
  2. 人类相关概念:如“性”“情”“虑”“伪”等描述人性与行为的词汇。

四、相关说明

参考资料

以上解释综合自《荀子·正名》、董仲舒《春秋繁露》及汉典等权威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散名

散名一词具有多种意义,下面将依次介绍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拆分部首和笔画

散名是由「散」和「名」两个字组成的。其中「散」的部首为「攴」,笔画数为4;「名」的部首为「口」,笔画数为5。

来源

散名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起初用于形容人们在分散的情况下仍然拥有名声。后来,它又引申为指没有正式固定名字、不被广为知晓或不为人所熟知的人。

繁体

散名的繁体字为「散名」,没有太大的变化,并且在繁体字中仍然保留了原始的意义。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散」字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仍然保留了「攴」部的形状和4个笔画;而「名」字的写法相对保持稳定,仍然以「口」部为主,有5个笔画。

例句

1. 对于这位战斗英勇、默默无闻的士兵,虽然他没有被载入史书,却也算得上是一个散名英雄。

2. 在文坛上,有许多散名作家默默耕耘,他们的作品或许没有被广大观众所知,但却扎根于深山中,充满了人情味。

组词

散名可以作为一个词语,不常见于组词。除此之外,它一般独立出现。

近义词

散名的近义词包括:无名、默默无闻、不被人所知。

反义词

散名的反义词包括:有名、知名、出名。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