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以镜、以古、以人为鉴。指正人心身的标准。《北堂书钞》卷一三六引 汉 荀悦 《申鉴》:“君子有三鑑:鑑乎古,鑑乎人,鑑乎镜。”今本《申鉴·杂言上》“鑑”字作“鉴”,文并异。《新唐书·魏徵传》:“帝( 唐太宗 )后临朝,嘆曰:‘以铜为鑑,可正衣冠;以古为鑑,可知兴替;以人为鑑,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鑑,内防己过。今 魏徵 逝,一鑑亡矣!’”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旧唐书·魏徵传》“鑑”字皆作“镜”。 明 袁宗道 《挽周老师》诗之二:“国自怜三鑑,人谁续五车?”
“三鉴”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核心含义是通过三种不同的参照标准来审视自身或事物,以达到正心修身、明辨是非的目的。以下是详细解释:
“三鉴”指以镜、古(历史)、人(他人)为鉴,分别对应三种自我反思与判断的维度:
此概念最早见于《申鉴·杂言上》:“君子有三鉴:鉴乎古,鉴乎人,鉴乎镜。”后被《新唐书·魏徵传》记载为唐太宗的名言。魏徵去世后,唐太宗感叹失去了一面“人鉴”,并强调“三鉴”对治国修身的重要性。
现代语境中,“三鉴”常被引申为全面审视事物的方法,强调从不同角度(如客观规律、历史经验、他人评价)综合分析问题,避免片面判断。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记载,可参考《新唐书》或汉代荀悦的《申鉴》。
《三鉴》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三个鉴定”的意思。它可以用来表示对某个事物或者情况进行三个不同方面的审视和判断。
《三鉴》这个词可以拆分为“又”、“木”、“刀”、“冂”部首。
它一共包含了11个笔画。
《三鉴》这个词的来源并不确切,但在古代的文献和书籍中有提及。繁体写作「三鉴」。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三鉴》这个词在古代写作「叁鉴」,其中用的是古代的数字符号“叁”,代表数值“三”。
1. 这个问题需要从心理、科学和社会三个方面进行三鉴。
2. 对于买房子的决策,你需要做三鉴,考虑价格、位置和质量。
组词:鉴别、审鉴、鉴定、鉴赏
近义词:三思、三察、三思而行
反义词:不加思索、漫不经心、轻率行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