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湿热的夏天。《新唐书·北狄传·室韦》:“每溽夏,西保 貣勃 、 次对 二山。山多草木鸟兽,然苦飞蚊,则巢居以避。”
“溽夏”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溽夏”指湿热的夏天。其中“溽”意为湿润、闷热,“夏”即夏季,合起来形容夏季高温且潮湿的天气环境。
该词最早见于《新唐书·北狄传·室韦》,描述古代室韦人在湿热夏季避暑的情景:“每溽夏,西保貣勃、次对二山。山多草木鸟兽,然苦飞蚊,则巢居以避。”。
与“溽夏”相关的词语包括“溽暑”“溽蒸”等,均强调湿热的特点。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或相关成语,可参考《新唐书》《礼记》等文献。
《溽夏》是指炎热潮湿的夏天,酷热难耐的气候环境。
《溽夏》的部首是水(氵),总共9个笔画。
《溽夏》一词的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最早出现在《列仙传》中。后来逐渐被广泛使用。
《溽夏》的繁体字为「濡夏」。
在古代,溽夏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大致仍是采用水的部首与后面的字形结合而成。
1. 难以忍受的溽夏天气让人疲倦不堪。
2. 在这个溽夏的下午,我选择躲在空调房间里看书。
3. 溽夏的夜晚,蛐蛐的鸣叫声让人难以入眠。
1. 溽热:指炎热的天气。
2. 夏季:指夏天。
3. 湿气:指潮湿的气候。
1. 闷热:形容天气炎热潮湿。
2. 燥热:形容天气干燥炎热。
3. 炎夏:指炎热的夏天。
1. 寒冬:指寒冷的冬天。
2. 凉爽:形容天气凉爽宜人。
3. 清爽:形容天气清凉舒适。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