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饮恨,含恨。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衔酷茹恨,彻於心髓。” 唐 薛调 《无双传》:“花牋五幅,皆 无双 真迹,词理哀切,叙述周尽, 仙客 览之,茹恨涕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茹恨黄泉,寃缠数世者,不知凡几。”
“茹恨”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茹恨”指心怀怨恨却隐忍不表,强调内心深藏的仇恨或痛苦,而非直接宣泄。该词由“茹”(含、忍受)与“恨”(怨恨)组合而成,字面意为“含恨”或“饮恨”。
情感特征
形容对人或事的强烈不满或仇恨,但因种种原因无法直接表达,需默默承受。例如古籍中“衔酷茹恨,彻於心髓”(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体现长期压抑的苦痛。
使用场景
多用于文学或正式语境,描述隐忍的负面情绪。如现代例句:“她茹恨多年,终在日记中吐露心声”。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古籍文献。需注意,网络释义可能存在非权威解读,建议结合《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验证。
茹恨是一个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茹(rú)是名词,意为忍受、承受,恨(hèn)是动词,意为憎恶、怨恨。茹恨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动宾短语,表示忍受着仇恨或怨愤。
茹恨这个词可以拆分为3个部首。茹字的部首是艹,恨字的部首是心。茹恨两个字的总笔画数是16画,其中茹字有6画,恨字有10画。
茹恨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诗经·郑风·子衿》:“子衿之茹,维何采维予。茹彼丝纻,言维何以予。”这里的茹指忍受、承受,恨指憎恶、怨恨,茹恨意为忍受着憎恨和怨恨之情。
茹恨在繁体中文中的写法与简体一致。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茹字的形态有所变化,例如《说文解字》中将茹字写作“邚”。而恨字在古代也有不同的写法,例如篆字形态为“忍心”。
茹恨的例句:
他忍着内心的恨意,显示出了宽容的一面。
她深藏心中的恨意,继续与那人保持礼貌而冷漠的关系。
相关词汇:
组词:茹毛饮血、茹素忍苦、怨恨、忍耐
近义词:忍受恨意、怀恨在心
反义词:化解恨意、宽恕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