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入冬的意思、入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入冬的解释

[begin the winter] 进入冬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入冬是现代汉语中表示季节转换的特定词汇,其核心含义是指进入冬季,标志着秋季结束,冬季正式开始。以下从词典释义、字源解析及气象标准三方面详细说明:


一、词典释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定义:

入冬:动词。进入冬季。

示例:北方地区一般于十一月入冬。

该词强调季节更替的时间节点,特指气温持续降低、自然景象呈现冬季特征的起始阶段。


二、字源与构词解析

  1. 「入」:象形字,本义为「进入」,引申为时间或状态的转变起点。
  2. 「冬」:会意字,甲骨文像绳线两端打结,表示「终结」;后演变为「四季之末」,象征寒冷、收藏的季节。

    构词逻辑:二字组合凸显「进入年终寒冷阶段」的动态过程。


三、气象学标准

中国气象行业标准(QX/T 152-2012)规定:

入冬需满足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10℃,且后续温度稳定低于此阈值。

例如:北京常年入冬时间为11月1日,上海为12月3日。


四、文化关联

传统农历将「立冬」节气(公历11月7日-8日)作为入冬标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

「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入冬」是兼具气象科学性与文化时序性的汉语词汇,既描述自然气候的客观转变,亦承载农耕文明对季节周期的认知。其权威释义需综合词典定义、汉字本源及气象标准共同印证。

网络扩展解释

“入冬”指进入冬季,是描述季节转换的常用词汇。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指一年中秋季结束、冬季开始的阶段,此时气温显著下降,天气转寒。北半球通常将12月、1月、2月视为冬季,南半球则为6月、7月、8月。

  2. 南北半球差异
    由于地理位置不同,北半球的入冬时间集中在12月至次年2月,而南半球则在6月至8月间进入冬季。

  3. 与“立冬”节气的区别

    •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固定为每年11月7日或8日,仅表示传统季节划分的起始。
    • 入冬:属于气象学概念,需连续5天平均气温低于10℃(因地区标准略有差异),实际时间可能比立冬晚2-3周。
  4. 使用场景与延伸含义
    常用于描述气候转冷的现象,例如:“入冬后需注意防寒保暖”。也可比喻事物进入沉寂或储备阶段,如“市场交易入冬后趋于平淡”。

注意事项:入冬的具体时间因全球气候变化存在波动,需结合当地气象数据判断。

别人正在浏览...

白纩剥漶八珍主人觱剥剥敝裘彩牋柴燎告天场面人传名锤鑪春溜椿萱瘄子大班丹丘顶包恶垛放斥访垄繙讨烦总忿争耕耤根毛官身祗候故地重游古迹杭好杭歹浩漭浩穰黄渲渲汇行回异见任甲氏激摧寂阒纠谬鸠盘睽阕朗明列断鬣鬣盟首孽障披卷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啓伐轻蚁铨考绕溜三舞三檐伞十二枝松筠之节透串退让贤路痿痹香俏弦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