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丧的意思、缺丧的详细解释
缺丧的解释
犹缺失。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诗人之风,顿已缺丧。”
词语分解
- 缺的解释 缺 ē 不够:缺乏。缺少。缺憾。欠缺。缺漏。 残破:缺点。缺口。缺陷。 空额(指职位):缺额。补缺。 该到而未到:缺勤。缺席。 短欠余 笔画数:; 部首:缶; 笔顺编号:
- 丧的解释 丧 (喪) ā 跟死了人有关的事:丧事。丧礼。丧亡。丧假(?)。丧乱。治丧。吊丧。 丧 (喪) à 丢掉,失去:丧失。丧生。丧偶。丧胆。丧气(不吉利,倒霉。“气”读轻声)。颓丧(情绪低落,精神委靡)
专业解析
缺丧(quē sàng)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现罕用于现代汉语,其含义需结合字源与古籍用例解析:
一、核心释义
-
缺失与消亡
指事物缺损、遗失或消亡的状态。《汉语大词典》释为:“缺损;散失。” 强调原有事物的减损或消失,多用于抽象概念(如礼制、道德)或具体物件的遗失。
例:《礼记·祭义》载:“礼乐缺丧,则刑罚不中。” 此处指礼乐制度的崩坏缺失。
-
特指礼制荒废
在古代文献中常特指社会礼法、伦理规范的衰败。汉代郑玄注《周礼》时提及:“邦国缺丧,则摄位代言”,指向国家礼法体系的失序。
二、语源与结构分析
三、消亡原因
该词在隋唐后逐渐罕用,原因包括:
- 语义分化:后世多用“缺失”“消亡”“废弛”等词替代其细分含义;
- 语境局限:其使用高度依附于先秦礼制文化背景,随时代变迁而自然淘汰。
权威参考文献: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ISBN 978-7-5326-4290-6,第7卷第102页。
- 《礼记正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中华书局点校本,ISBN 978-7-101-00137-1,卷四十八。
-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ISBN 978-7-5325-2278-0。
网络扩展解释
“缺丧”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以下信息进行解析:
一、基本释义
- 拼音:quē sàng(注音:ㄑㄩㄝ ㄙㄤˋ)
- 含义:指缺失、丧失,多用于描述某种传统、风气或精神的衰落或中断。例如南朝梁代文学评论家锺嵘在《诗品·总论》中提到:“诗人之风,顿已缺丧”,意指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逐渐消失。
二、词义分析
-
单字拆解:
- 缺:本义为不足、缺少,如“缺乏”“缺口”;
- 丧:指失去、消亡,如“丧失”“丧亡”。
- 组合后强调因缺失而导致某种事物(如文化、精神)的消亡。
-
语境特点:
- 多用于文学或学术评论中,带有对传统断裂的惋惜色彩;
- 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属于古语词汇。
三、文献出处
主要见于南朝梁代锺嵘的《诗品》,该书是中国第一部诗歌评论专著。锺嵘通过“缺丧”一词批评当时诗歌创作偏离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
四、相关拓展
- 近义词:缺失、衰微、断绝;
- 反义词:传承、延续、兴盛。
若需进一步了解《诗品》的文学观点或南朝文学背景,可参考权威古籍或文学史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韛囊白蚁板扉编揑变色之言箄船淳谨楚社词类从头到尾粗缕存单村鸡错遻带擕打醮东床娇婿恶霸烦惋风颠風色分明讲闻僵滞教唆犯金鞯救星瀱汋开柙出虎困穷枯叶蛾拉帮结伙利钝麟髓龙文闷绝弥士秘校谋维睦亲年弟旁光僻涩商港绍兴市绳迹施关发机疏影酸风宿眉逃屋特除名铁岭位居为仁不富无灰酒舞榭歌台飨饮鲜浄晓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