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缺乏;缺少。 南朝 宋 鲍照 《代陈思王白马篇》:“侨装多闕絶,旅服少裁缝。” 黄节 补注:“闕絶,犹乏絶也。”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 平叔 又请令所在及农隙时,併召车牛,般盐送纳都仓,不得令有闕絶者。”
"阙绝"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其含义需从构词语素及古籍用例中综合考据,具体释义如下:
本义指古代宫门外两侧的楼台(《说文解字》:"阙,门观也"),引申为空缺、缺失。如《论语·子路》:"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本义为丝线断绝(《说文》:"绝,断丝也"),引申为中断、完全消失。如《史记·刺客列传》:"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
阙绝 指完全缺失或彻底中断的状态,强调事物本应存在却全然消失或连接彻底断开。常见于两类语境:
如《汉书·艺文志》:"书缺简脱,礼坏乐崩,圣上喟然而称曰:'朕甚闵焉!'",其中"缺"与"阙绝"义近,指文献制度的消亡。
如《水经注·江水》:"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阻绝"与"阙绝"构词法相通,表通道完全中断。
"典籍散亡,旧典阙绝",指礼仪典籍彻底失传。
"晷漏昏明,渐差阙绝",描述天文观测数据的中断现象。
现代汉语中该词已罕用,但可引申为文化传承断裂 或资源完全枯竭 的书面表达,如:"方言保护迫在眉睫,若任其阙绝,将成文明之殇"。
权威参考来源
“阙绝”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缺乏、缺少”,常见于古代文献中。以下从释义、出处与例句、词义演变三方面详细解释:
“阙绝”由“阙”与“绝”组合而成,二者均有“缺失、断绝”之意,合用时强调事物或资源的匮乏状态。例如:
与近义词“缺乏”相比,“阙绝”更强调完全断绝或极度匮乏的状态,而非一般性不足。例如韩愈文中“阙绝”隐含对盐务中断的严格禁止。
阅读古籍时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其程度差异,现代写作中若需使用,建议注明出处或添加注释以避免歧义。
(注:以上解释综合了多个来源,但因搜索结果权威性较低,建议进一步查阅《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验证。)
哀悯百不失一悲忿表酇兵哗並立布白谄谗长发谶悔抽毁踳昧楚葵怠荒二八佳人非常时期分钗劈凤風條棼乱佛记辅戴槁项黧馘功致管城侯规章制度駻駻嚾流画翟江妃椒花筵价值观结軨寂絶咎祥坑三姑龙江剧沦铺炉橐木连理闹宗派滂溢清漆湫闭岖嶔肜日噬狗食具湿下水阁枢揆属卢随任贪狼无本生意五才无乃县太爷消变校体熹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