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均力齐的意思、权均力齐的详细解释
权均力齐的解释
双方权势相当,不相上下。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三》:“不同心并力则不能自守,权均力齐又不相率,当推一人为将军,共全五郡,观世变动。”亦作“ 权均力敌 ”。 宋 苏轼 《代滕甫论西夏书》:“其有能以地与众降者,即以封之……不出一年必有权均力敌内自相疑者。”
词语分解
- 权的解释 权 (權) á 职责范围内支配和指挥的力量:政权。权力。权威。权贵。权柄。权势。生杀予夺之权。 有利的形势:主动权。 变通,不依常规:权变。权谋(随机应变的计谋)。权术。智必知权。 暂且,姑且:权且。
- 齐的解释 齐 (齊) í 东西的一头平或排成一条直线:齐整。参差不齐。 达到,跟什么一般平:见贤思齐。河水齐腰深。 同时;同样;一起:齐名。齐声。齐心协力。一齐前进。 全;完全:齐全。人到齐了。 中国周代诸侯国
网络扩展解释
“权均力齐”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 拼音:quán jūn lì qí
- 含义:指双方权势相当,不相上下,多用于描述矛盾冲突中的对立双方。
出处与背景
- 文献来源:最早出自晋代袁宏的《后汉纪·光武帝纪》。
原文为:“不同心并力则不能自守,权均力齐又不相率,当推一人为将军,共全五郡,观世变动。”
- 语境:强调在权力均衡的情况下,若缺乏统一领导,需共同推举领袖以应对局势。
用法与特点
- 语法功能:作谓语、定语,多用于描述矛盾双方的对峙关系。
- 结构:联合式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属中性词。
- 近义词:权均力敌、权钧力齐。
示例与延伸
- 示例:可用于历史或现代语境中,如“两家公司权均力齐,市场竞争激烈”。
- 延伸意义:不仅限于权力,也可引申为资源、能力等方面的势均力敌。
权威性与使用频率
- 权威性:被收录于《汉典》《百度百科》等权威辞书。
- 使用频率: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常见于书面或历史文献。
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的原始文献或用法,可参考《后汉纪》等古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权均力齐
《权均力齐》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各方面的权力和力量平均相当,平衡一致。拆分部首为木木力手,并且总共有12画。该成语来源于《论语·子路篇》,是孔子的弟子子路的话。
在繁体字中,《权均力齐》保留了相同的拆分和笔画,写法为「權均力齊」。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并没有改变成语的字形,仍然是「权均力齐」。
以下是几个使用《权均力齐》这个成语的例句:
- 我们应该建立一个权均力齐的社会,确保每个人的利益都得到公正的对待。
- 在团队中,大家应该相互协作,权均力齐地完成任务。
- 公司的决策应该通过多方面的讨论和平衡,以确保权均力齐。
与《权均力齐》相关的一些组词有:权力、力量、平均、平衡。
近义词:均势、平衡、平权、平权力。
反义词:失衡、偏权、不均、不平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