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弃若敝屣 ”。
“弃之敝屣”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拼音:qì zhī bì xǐ
注音:ㄑㄧˋ ㄓ ㄅㄧˋ ㄒㄧˇ
(来源:、、)
字面指像扔掉破旧的鞋子(“敝屣”)一样抛弃某物,比喻对人或事物毫不珍惜,轻易舍弃。
(来源:、、)
出自明代赵弼《三贤传》:“子食汉禄三世,而一旦弃之敝屣。”
意为“受汉朝俸禄三代,却像丢破鞋一样轻易抛弃”,表达对忘恩负义的批判。
(来源:、、)
如需进一步了解典故背景或更多例句,可参考上述标注的权威来源。
《弃之敝屣》是一个成语,意为抛弃、丢弃一些旧、破、不值钱的东西。
《弃之敝屣》的部首是弓(gōng),共有18画。
《弃之敝屣》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襄公约狄,胡牧故归田壤。子巴将修。时子巴就道踐幕.季桓子袭于师火之,苴弋、叔车驾,以巴成。郑人弑胡牧,折屣而夷之。”这里的“折屣而夷之”形容的是郑人抛弃、丢弃胡牧。
繁体字为《棄之敝屐》。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经历过多次变化。据记载,《辞海》中有一种古字形“号应”,它的写法为“虍徙”。
他对这些旧书籍毫不犹豫地弃之敝屣。
弃而不舍、弃如敝屣、弃旧图新
近义词:弃如敝屣、丢之弃之
反义词:珍惜、保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