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囚山的意思、囚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囚山的解释

唐 柳宗元 作《囚山赋》,有句云:“圣日以理兮,贤日以进,谁使吾山之囚吾兮滔滔?” 孙汝听 注:“ 永贞 元年,公謫居 永州 。 元和 九年,有此赋。” 王俦 补注引 晁补之 曰:“《语》云:‘仁者乐山。’自昔达人,有以朝市为樊笼者矣,未闻以山林为樊笼也。 宗元 謫南海久,厌山不可得而出,怀朝市不可得而復,丘壑草木之可爱者,皆陷穽也,故赋《囚山》。”后多以赋“囚山”指抒发对投闲置散生活的感慨。 金 元好问 《桐川与仁卿饮》诗:“海内斯文君未老,不须辛苦赋《囚山》。” 清 钱谦益 《张藐姑太仆许饷名酒迭前韵奉简》:“官罢故人稀折简,罪深明主勒投簪……漏屋书传君自圣,《囚山》赋就我真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囚山"一词在汉语中属于较为典雅的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以从字面和文学引申两个层面理解:

  1. 字面本义:

    • 囚: 本义指拘禁、关押、限制自由。《说文解字》释为“繫也。从人,在囗中。”意指人被围困在一定的范围内。
    • 山: 指高大的山脉或连绵的山岭。
    • 合义: 字面上指被山峦所围困、阻隔。形容身处群山环绕之中,四周被高山封锁,如同被囚禁在山中,难以自由出入或与外界沟通。这描绘的是一种受地理环境限制、处境闭塞的状态。
  2. 文学引申义(核心含义):

    • 该词最著名且最具影响力的用法源于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囚山赋》。在这篇赋中,“囚山”超越了单纯的地理描述,升华为一个深刻的文学意象和哲学隐喻。
    • 柳宗元《囚山赋》中的“囚山”: 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失败,被贬谪至荒远的永州(今湖南永州)。永州地处南岭山脉之中,环境闭塞险恶。在《囚山赋》里,他将环绕永州的群山视为囚禁自己的牢笼。这里的“囚山”象征着:
      • 政治上的失意与禁锢: 群山代表着朝廷的排斥、权力的压制,以及贬谪生涯带来的巨大政治束缚和精神痛苦。他被“囚禁”在这远离政治中心的蛮荒之地。
      • 理想抱负的受挫: 群山阻隔了他实现政治理想和人生价值的道路。
      • 精神上的压抑与孤独: 险恶的自然环境加深了他的孤独感和对命运的无奈感,群山成为其内心苦闷的外在投射。
    • 因此,“囚山”在文学语境中,常特指或引申为因政治迫害、人生困境或环境所迫而遭受的身心禁锢、理想受挫、精神压抑的状态,带有强烈的悲剧色彩和象征意味。

“囚山”一词,其基本义指被高山环绕、地理环境闭塞的状态。然而,其更深刻、更常用的含义源于柳宗元的《囚山赋》,它已演变成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学意象和哲学隐喻,核心指代因外在压迫(尤其是政治贬谪)、环境困厄或人生困境而导致的身心受到禁锢、理想无法实现、精神倍感压抑的生存状态。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囚山”一词源于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囚山赋》,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1. 词源与典故
    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创作《囚山赋》,将连绵山势比作囚禁自己的牢笼,表达被贬谪的压抑与对朝堂生活的怀念。晁补之注解称,柳宗元因久困山野,视原本可爱的山林丘壑为“陷阱”,故以“囚山”抒怀。

  2. 文学引申义
    后人多用“囚山”代指对投闲置散生活的不满。例如金代元好问在诗中用“不须辛苦赋《囚山》”暗喻怀才不遇;清代钱谦益亦借此表达仕途失意。

  3. 现代语义扩展
    在当代语境中,“囚山”可比喻陷入困境、难以摆脱束缚的状态,常用于形容工作、生活中的被动处境。但此用法多基于字面衍生,与典故原意已有所区别。

注意:该词属文学典故词汇,日常使用较少,多见于诗文或历史文本分析。若需深入了解,可查阅《柳宗元集》或《囚山赋》相关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白塔半掩门儿备物本刑扁刷补丁不折不扣柴汝官哥超编尘尘刹刹斥谬春涨寸丹彫俎奉御宫旆贵妃粉海上之盟华鳞荒閲胡遮剌假赁蠒足结毦锦城使酒糟嫉闲妒能倔犟驹光犒功苛文恇惶刳舟累爵立草理结里势离违隆功逻主律服毛茶苗床能量螵蛸谱次前式浅稚庆币轻师三异沙尘虱瘕所图谈次挑幺挑六五云车纤芥之疾嫌怕衔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