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卭卭距虚的意思、卭卭距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卭卭距虚的解释

即邛邛岠虚。兽名。传说与蹷互相依存,平时蹷以美草供给卭卭距虚,遇难时卭卭距虚负蹷而逃。见《尔雅·释地》,《逸周书·王会》:“ 独鹿 卭卭距虚善走也。”《穆天子传》卷一:“卭卭距虚走百里。” 郭璞 注:“亦马属。”一说,卭卭、距虚是两种兽。《尔雅翼·释兽四》:“蟨” 宋 罗愿 注:“蟨,鼠前而兔后,趋则顿,走则颠,故常与卭卭、距虚比,为卭卭、距虚啮甘草;即有难,卭卭、距虚负之走,故号比肩兽…… 张揖 以为卭卭,青兽,其状如马;距虚,似驘而小。”距,也写作“駏”。参见“ 卭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卭卭距虚是汉语中一个源自古代典籍的固定词组,特指两种传说中的异兽,常并列出现。以下从词典释义角度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与词源

“卭卭距虚”(亦作“邛邛岠虚”或“蛩蛩距虚”)最早见于《尔雅·释地》,指代两种共生异兽。据《尔雅》载:“西方有比肩兽焉,与卭卭距虚比,为卭卭距虚啮甘草。即有难,卭卭距虚负而走,其名谓之蟨。” 其中“卭卭”与“距虚”分别为兽名,二者相依生存:卭卭善觅食,距虚善奔跑,遇险时距虚背负卭卭逃离。

二、古代典籍中的用例

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曾用此典:“蹵蛩蛩,辚距虚”,以描写狩猎场景。唐代类书《艺文类聚》引《博物志》进一步描述:“距虚似骡而小,卭卭如马而青”,强调二者形貌差异及共生特性。此词在历代文献中多象征互助关系,如《康熙字典》“距”字条释:“距虚,兽名,与卭卭比。”

三、现代辞书释义

《汉语大词典》明确释义:“卭卭距虚”为“传说中的二异兽,卭卭善走而不善求食,距虚善求食而不善走,故相依为生。” 其词义核心在于生物共生现象的神话投射,现代使用中多用于典故引用或文学修辞,罕见于日常语言。

四、文化延伸意义

该词承载中国古代动物神话的独特想象,反映古人观察自然规律(如互利共生)的哲学思考。后世文人常借“卭卭距虚”隐喻人际依存关系,如《昭明文选》注引郭璞言:“相背负而走,所谓啮甘草以相济也。” 这一文化意象成为传统互助伦理的象征符号。


参考资料来源:

  1. 《尔雅·释地》(中华书局点校本)
  2. 司马相如《子虚赋》(《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引)
  3. 《艺文类聚·卷九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
  4. 《康熙字典》“距”字条(同文书局影印本)
  5.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版)

网络扩展解释

“卭卭距虚”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词汇,需结合古籍记载和语言演变来理解:

一、古代传说中的兽名(主要含义)

  1. 基本定义
    指一种与“蹷”(蟨)共生的异兽,两者形成互助关系:平时蹷为卭卭距虚提供食物(美草),遇险时卭卭距虚则背负蹷逃跑。

  2. 文献记载

    • 《尔雅·释地》《逸周书·王会》均提到其善奔跑的特性,如“卭卭距虚走百里”(《穆天子传》)。
    • 郭璞注《穆天子传》时认为它属于马类,但宋代罗愿提出另一种观点:卭卭和距虚实为两种兽,前者似青马,后者似骡而小。
  3. 发音与字形
    正确读音为qióng qióng jù xū(部分网页误作“wēng”),其中“距”也写作“駏”。


二、成语用法的争议

部分现代词典(如、2)将其解释为成语,形容“行走缓慢而轻盈”,并关联《左传》典故。但此说法未见于权威古籍,可能是对原词含义的引申或误传。建议优先采用“异兽”这一传统释义。


该词核心含义源自先秦文献,指代共生异兽,现代语境中若用于形容步伐,需结合具体上下文判断是否为衍生用法。

别人正在浏览...

鄙夭持柯侈僞淳深词翰大才盘盘大盈點册滴答斗室渎聒法子沸沸汤汤飞溜亘屏公姓归孙顾靳鼓浪黄藤浇舌浃堂积卑金石契辑濯蕨薇拘栏军令重如山枯暴礼房俚歌零花零露马克思列宁主义冥録闵悔暮飔内斜视捻具攀交聘调乾断樵户诠贯删翦社赛释聃识具士旅树桠天瓢天征驼背虫洧津卫生间污迹勿有贤劳笑悼小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