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清肃的意思、清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清肃的解释

(1).清正严明。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追先寺》:“﹝ 东平王 ﹞ 略 为政清肃,甚有治声。”《旧唐书·良吏传上·韦仁寿》:“ 仁寿 将兵五百人至 西洱河 ,承制置八州十七县,授其豪帅为牧宰,法令清肃,人怀欢悦。” 明 张居正 《答赵汝泉书》:“近来吏治,颇为清肃。”《红楼梦》第三七回:“皇上见他人品端方,风声清肃,虽非科第出身,却是书香世代,因特将他点了学差。”

(2).清平宁静。 汉 蔡邕 《太尉杨公碑》:“善否有章,京夏清肃。”《后汉书·崔寔传》:“故严刑峻法,破姦轨之胆;海内清肃,天下密如。” 宋 司马光 《苏骐骥墓碣铭》:“县多寇盗,吏卒单弱,公奬训率厉,擒馘七十餘人,闔境清肃。”

(3).清净严肃。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屈支国》:“僧徒清肃,诚为勤励。”《明史·朱与言传》:“家居门庭清肃,乡人有不善,惟恐 与言 知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嫦娥》:“由此闺阁清肃,无敢譁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清肃"是汉语中兼具空间氛围与人文品格的双重性词汇。《汉语大词典》将其核心义项归纳为两方面:

一、指环境层面的"清洁宁静"属性。该词常以"清肃之气"的固定搭配形式出现,用以描摹秋冬季特有的洁净冷冽气息。如《后汉书·张衡传》记载"天阃决兮地垠开,八荒协兮万国谐",李贤注引《河图》云"帝当会昌,成法乾元,至德通灵,主位四时",其中"清肃"即体现自然界的澄明特质。

二、指社会层面的"严肃公正"状态。《现代汉语词典》特别强调此词在政治治理语境中的使用,如《晋书·李憙传》记载"朝廷肃然,贵戚慑气",此处"清肃"既包含执法严明的行政效能,也暗含道德规训的深层意蕴,常与"纲纪"形成语义呼应。

网络扩展解释

"清肃"是一个多义词汇,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核心含义及延伸用法:

一、主要义项解析

  1. 清正严明(政治治理)

    • 释义:形容执政者廉洁公正、法纪严明
    • 典籍例证: ▪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记载东平王"为政清肃,甚有治声" ▪ 《旧唐书》描述韦仁寿治理边疆时"法令清肃,人怀欢悦" ▪ 明代张居正书信提及"近来吏治,颇为清肃"
  2. 清平宁静(社会状态)

    • 释义:指社会环境安定平和
    • 典型用例: ▪ 蔡邕《太尉杨公碑》"京夏清肃" ▪ 《后汉书》用"严刑峻法"达成"清肃"社会秩序
  3. 清净严肃(环境氛围)

    • 释义:营造庄重、洁净的环境特质
    • 现代用例: ▪ 形容"悬崖冷清肃杀,充满劲厉阴风" ▪ 《红楼梦》写官员"风声清肃"被皇帝赏识

二、延伸应用领域

  1. 中医养生:指肺脏功能正常运作状态,如"白露时节肺气清肃"需保持情绪稳定
  2. 病理表述:中医指燥热伤肺导致"肺失清肃",引发干咳、咯血等症状
  3. 文学意象:多用于刻画萧瑟秋景或庄重场合,如"冷清肃杀"的自然描写

该词在当代使用中,多保留"清正严明"的核心语义,常见于历史研究、公文写作及文学创作领域。其词义演变体现了从具体政治治理向抽象环境描写的语义扩展过程。

别人正在浏览...

白贲半半天保健球暴彊猜妒惨緑叉巴子彻札串杖雌性赐勋大吹大打殿使地主制经济反侧隔眼官气关限诡术孩提黄蒸还珠返璧郊导金鈎静谳俊拔快书扩版连和令人作呕铝土矿逆行千里蒓羹敲丧钟七辞骑跨茕孑囚拘取友僧字上服上臾闪烁渗涸十大家湿津津书口鼠啮虫穿熟寝踏访檀舆洮頮沓匝推乾就湿王犹无事不登三寶殿纤尘潇颾邂遘席卷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