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自不量力。《西游记》第三回:“那些猴不知好歹,都来拿那宝贝,却便似蜻蜓撼铁柱,分毫也不能禁动。”亦作“ 蜻蜓撼石柱 ”。《西游记》第四二回:“好便似蜻蜓撼石柱,怎生摇得半分毫?”
“蜻蜓撼铁柱”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比喻力量悬殊下,弱者试图动摇强大事物,形容自不量力。其核心含义强调“不自量力的徒劳行为”。
二、出处与演变
三、用法与语境
四、争议与补充
部分资料(如)提出该成语可引申为“弱者面对困难仍坚持”,但此解读与主流权威解释及《西游记》原文语境不符,可能属于误读。
该成语主要表达对不自量力行为的否定,使用时应结合上下文避免歧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西游记》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典、沪江词典)。
《蜻蜓撼铁柱》是一个成语,形容人或事物坚强不屈,不畏艰难困苦,意志坚定不动摇。
《蜻蜓撼铁柱》的部首拆分为:
蜓(虫部)
撼(手部)
铁(金部)
柱(木部)
《蜻蜓撼铁柱》的总笔画数为:
蜓(11画)
撼(9画)
铁(10画)
柱(8画)
《蜻蜓撼铁柱》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后汉书·邓奉传》中的记载,原文为:“蜻蜓悬翼,撼大木。”后人将其引申为“蜻蜓撼铁柱”,用以形容人或事物坚强不屈。
繁体字形为「蜻蜓撼鐵柱」。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略有差异,例如《蜻蜓撼铁柱》中的“柱”字在古代写作“柷”,发音相同但字形不同。
他一直以来都是个不屈不挠的人,真是蜻蜓撼铁柱般的意志。
坚忍不拔、不屈不挠、顽强不屈、刚毅坚定、意志坚强
近义词:铁石心肠、坚韧不拔
反义词:胆小如鼠、软弱无力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