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七载:“ 唐 相国 郑綮 虽有诗名,本无廊庙之望……或曰:‘相国近有新诗否?’对曰:‘诗思在 灞桥 雪中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盖言平生苦心也。”后用为苦吟的典故。 宋 范成大 《北门覆舟山道中》诗:“骑驴索句当年事,岁暮骚人不自聊。”
“骑驴索句”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qí lǘ suǒ jù,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文献中存在细微差异,但核心来源于古代典故:
该成语本义更偏向文学创作的艰辛,而非单纯的“文采不佳”。使用时建议结合典故背景,突出其“反复推敲”的正面含义。
《骑驴索句》是一个成语,它形容一个人虽然能骑驴,但是却不知道如何索取句读,比喻能力有限,不善于发现问题的关键和突破口。
这个成语的拆分部首是马(马为驷马,表示与马有关)、犬(表示与狗有关)和言(表示与言语、表达有关)。它的笔画数为11画。
《骑驴索句》最早出现在《汉书·李昭传》中,描述李昭年少时聪明能干,才智出众,但却不擅长处理民众的言词之间的纠纷。
《骑驴索句》的繁体写法为「騎驢索句」。
在古时候,汉字「索」的写法有所不同。在《康熙字典》中可以看到,其古字形为「」。
他虽然有一些基础知识,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骑驴索句。
- 骑驴:形容一个人骑在驴背上。
- 索取:表示寻求、追求某种物品或信息。
- 骑驴觅牛:含义与骑驴索句相似,形容一个人能力不足,无法寻找到问题的要害所在。
- 庸人自扰:形容平庸无能的人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 鞍前马后:形容一个人能力出众,胸有悟性,能够解决问题的关键。
- 一目了然:形容问题或答案十分明显,一眼就能看到的。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