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碛砾的意思、碛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碛砾的解释

亦作“ 磧歷 ”。浅水中的沙石;沙石浅滩。《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陵三嵏之危,下磧歷之坻。” 张守节 正义:“磧歷,浅水中沙石也。”《文选·左思<吴都赋>》:“翫其磧砾而不窥玉渊者,未知驪龙之所蟠也。” 李善 注引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下磧砾之坻。” 晋 葛洪 《抱朴子·喻蔽》:“夫琼瑶以寡为奇,磧砾以多为贱。”《周书·武帝纪上》:“俾夫翫培塿者,识 嵩 岱 之崇崛;守磧砾者,悟 渤澥 之泓澄,不亦可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碛砾(qì lì)是汉语中一个地质学术语,指水流冲刷、搬运形成的小石块或碎石,常见于河床、海滩或古河道沉积层中。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特征:

  1. 形态与组成

    碛砾指直径介于2毫米至64毫米 的岩石碎屑颗粒,通常由石英、燧石等坚硬矿物组成,经水流长期磨蚀后呈次圆状至圆状,表面相对光滑。其大小介于砂粒(<2mm)与卵石(>64mm)之间,是河流沉积物的重要组分。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1025页;《地理学名词》(第二版)第89页。

  2. 形成过程与环境

    “碛”原指浅水中的沙石堆(如“沙碛”),“砾”指小石块。二者合成“碛砾”,强调其经流水搬运、磨蚀后堆积的地质成因。常见于河流边滩、冲积扇、三角洲前缘及海岸带,是判断古水流方向和沉积环境的重要标志。

    来源:《辞海》(第六版彩图本)第1873页;《沉积岩石学》(第四版)第56页。

  3. 与相关术语的区分

    • 碛 vs. 砾:“碛”侧重指水成堆积体(如“冰碛”指冰川搬运的碎屑),“砾”泛指碎石。
    • 碛砾 vs. 卵石:碛砾粒径较小(2-64mm),卵石更大(>64mm)且磨圆度更高。
    • 碛砾 vs. 角砾:碛砾经磨蚀呈浑圆状,角砾棱角分明,多为未搬运或短途搬运的原地碎屑。

      来源:《地质学大辞典》第421页;《水文学词典》第76页。

碛砾是水动力作用下形成的、粒径特定的磨圆碎石,兼具“碛”的流水沉积属性与“砾”的颗粒形态特征,在地质学和地理学中用于描述沉积环境与历史变迁。

网络扩展解释

“碛砾”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含义

“碛砾”指浅水中的沙石或沙石浅滩,由“碛”(浅水沙石或沙漠)和“砾”(小石块)组成,合称表示沙石堆积的地貌。

详细解释

  1. 字义拆分:

    • 碛:原指浅水中的沙石,也指沙漠(如“沙碛”)。例如《吴都赋》中“下碛历之坻”描述沙石堆积的地势。
    • 砾:指小石块,如“瓦砾”“砾石”。
  2. 引申用法:

    • 在古籍中多描述自然景观,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提到“陵三嵏之危,下碛历之坻”,指翻越险峰后进入沙石浅滩的地形。
    • 晋代葛洪《抱朴子》中“碛砾以多为贱”,用沙石比喻平凡或低贱的事物。

使用场景

权威性说明

根据汉典等权威解释,“碛砾”更侧重字面含义(沙石地貌),比喻义需结合上下文。部分资料提到的“艰险环境”可能是引申用法,并非核心定义。

如果需要更深入的古籍用例,可参考《史记》《吴都赋》等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版簿比类合义称蕃承孙持觞崇衷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打怵打一棒快球子点漆费靡飞蛇逢场游戏服禫敷寻鞲采归正人估算悍谬哗晔辉辉徽美禁押蠲放抉示俊洁夸绮馈运牢固笠冠簑袂立体声沦落风尘矛盾论米粉肉排立平方公里千层糕潜邸千溢穷本如梦初觉散嬾筛洗省印慎终如始顺服速报司素屦蹄踏同舍生投央玮博螱飞危机亹亹文粪诬攀相交有年相纸西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