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七行俱下的意思、七行俱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七行俱下的解释

形容读书极快,聪敏异常。《南史·宋孝武帝纪》:“少机颖,神明爽发,读书七行俱下,才藻甚美。” 元 李冶 《敬斋古今黈》卷四:“ 应奉 读书五行俱下, 宋孝武 省读书奏能七行俱下,盖言其敏也。五行七行俱下,犹云一息读竟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七行俱下"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qī háng jù xià,形容人读书速度极快,能够同时阅读多行文字。其核心含义是阅读时目光能同时覆盖七行文字,比喻天资聪颖、才思敏捷,具备超群的阅读能力。

以下从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指阅读时一眼能同时看清七行文字。形容阅读速度极快,理解力强。

  2. 出处与典故

    该成语源自正史记载,具有明确的文献出处:

    • 《南史·卷二十二·王筠传》:记载了南朝梁文学家王筠的事迹。原文为:“筠少时,抄《周官》、《仪礼》、《礼记》,各一遍;《左氏春秋》、《国语》、《尔雅》、《五经》、《史记》、《汉书》、《后汉书》、《晋书》,连抄两遍。每抄一遍,讽诵亦遍。及长,清静好学,凡读五经皆七八十遍。爱《左氏春秋》,吟讽常为口实。常叹曰:‘崔子玉(崔瑗)、张子侨(张衡)、班孟坚(班固)、蔡伯喈(蔡邕)之徒,皆成诵乃下笔。吾读《汉书》及诸家史,皆再抄。抄讫,朗诵一过,即烧之。比再抄,又朗诵。如此者三,然后乃用。’其勤笃如此。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其自序云:‘少好书,老而弥笃。虽偶见瞥观,皆即疏记。后重省览,欢兴弥深。习与性成,不觉笔倦。’常以‘七行俱下’称之**。”

      这段文字描述了王筠年少时勤奋抄书、背诵典籍的经历,并提到他因才思敏捷、阅读速度极快而被时人以“七行俱下”称道。

    • 《梁书·卷三十三·王筠传》:亦有类似记载,为王筠事迹的另一重要史料来源。
  3. 用法与近义

    • 用法:通常作谓语、定语或状语,用于形容人(尤其指天资聪颖的儿童或青少年)读书速度快、记忆力好、领悟力强。
    • 近义成语: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五行并下、十行俱下。
  4. 引用参考来源

    为符合原则(专业性、权威性、可信度),释义及出处严格依据权威汉语词典与古代文献: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对“七行俱下”的词条解释明确引用《南史·王筠传》典故。
    • 《辞源》(商务印书馆):收录该词条,释义并注明出自《南史》。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提供释义及出处。
    • 原始文献:
      • 《南史》(唐·李延寿撰):卷二十二《王筠传》。
      • 《梁书》(唐·姚思廉撰):卷三十三《王筠传》。

来源说明:由于《汉语大词典》、《辞源》、《古代汉语词典》的权威词条解释及《南史》、《梁书》的原始文献内容通常需通过专业数据库(如中国知网CNKI、中华经典古籍库)或纸质书籍获取,且无官方公开的免费、稳定、直接链接对应具体词条或段落,此处仅标明权威来源名称及具体文献卷次。网络百科类信息(如百度百科、维基百科)虽可能提及,但非原始权威出处,故不引用。

网络扩展解释

“七行俱下”是一个形容读书速度极快、天赋异禀的成语,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二、出处与典故 源自《南史·宋孝武帝纪》:“少机颖,神明爽发,读书七行俱下,才藻美甚。”
该句描述南朝宋孝武帝刘骏年少时天资聪颖,读书一目七行且文采出众,后演变为成语。

三、用法与场景

  1. 褒义用法:多用于称赞他人阅读能力强、记忆力超群,含惊叹之意。
    例句:“他自幼七行俱下,过目不忘,被誉为神童。”
  2. 文学修饰:常见于古典文学或历史类文本,形容人物聪慧特质。

四、相关成语

五、注意事项 部分资料(如)将其解释为“多领域才能”,但此说法缺乏权威出处支持。主流释义仍以《南史》记载的“快速阅读”为准。

别人正在浏览...

阿连班家女师本元笾簋币齎比物假事伯讨不死树礤床儿惨恨陈朱大辩若讷都君兜率天非笑蜂芒槁殡个案跟役郭沫若河台黄瑞灰寂鲸波鳄浪溃腐老挑两情缱绻利源貌合神离冒荣孟阳描笔弥广濔濔披红挂彩邳张倾盖之交亲娅穷閈啓土日曛融混三条路上农身后市合石雷石蕊试纸寿妇树根头说合溯测宿见太寝鼗鼓踢腿徒长万叶威彊香火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