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切脚的意思、切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切脚的解释

(1).运用切音的原理,用反切上下字代替本字。 宋徽宗 《宫词》之二二九:“曲里字难相借问,随时切脚注花牋。”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切脚语》:“世人语音,有以切脚而称者,亦间见之於书史中,如以蓬为勃笼、槃为勃阑、鐸为突落、叵为不可、团为突欒、鉦为丁寧。”

(2).方言。确实的住处。 清 李玉 《清忠谱》第十三折:“[外出单介]来,来,来,你看,你看!五个人没头没脑,那里找寻?[小生]少不得有元来切脚。[外]有了切脚,什么难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切脚是汉语词汇中的一个历史语言学术语,指反切注音法中上下字的组合运用。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切脚"指"用两个字拼合成另一个字的注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其核心功能在于通过音节分解实现汉字注音。例如"练"字注音为"郎甸切",即取"郎"的声母[l]与"甸"的韵母[ian]组合。

该术语最早可追溯至东汉服虔《通俗文》的"反语"概念,在唐宋时期得到系统化发展。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五记载:"切脚之学,自西域流入中国",反映出该注音法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外来语言分析技术。

现代语言学研究中,切脚法被视作汉语音韵学的重要遗产。北京大学《古代汉语通论》指出,反切注音体系包含"切脚字"选择规则,要求上字必须与被切字同声母,下字须同韵母、同声调,这种严格对应关系保障了注音准确性。

在方言研究领域,切脚现象仍具现实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汉语方言调查手册》收录的闽南语"切脚词"显示,部分方言通过切脚方式构成特殊词汇,如"蝴蝶"称"胡蟟",印证了古代注音法在当代语言中的遗存。

网络扩展解释

“切脚”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语言学中的反切注音法

指运用切音原理,用反切上下字代替本字的注音方法。例如:

二、方言中的特殊含义

在部分方言中,表示“确实的住处”,例如清代李玉《清忠谱》中提到的“有了切脚,什么难处?”。但此用法较为罕见,且多出现在特定文学或地域语境中。

补充说明

  1. 发音争议:部分权威资料(如汉典)标注为qiè jiǎo,而其他来源多写作qiē jiǎo,可能与方言或历史音变有关。
  2. 别称:该词在古籍中也被称为“切韵”。

以上内容综合了语言学定义与方言用例,主要参考权威性较高的网页及历史文献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安全灯聱取北美自由贸易区便罢笔会伯业哺麋不旋跬场囿驰夫川防触网脆绷滇红低搭独眼龙戹会繁芜告猎阁道格西拐士罣误湀辟贵足鹤长凫短合溜魂依姜被呼索简鉴奸佞剪削醮禳近房井台举时剀挚亢热历象漏刃内胎陪床披沙清放燃灯佛三老五更生殉赊钱手梏四扇屏俗谛隋和绥劝襢衣讨野火天属恸醉汍兰苇子霞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