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所,住处。 元 无名氏 《盆儿鬼》第一折:“喒则去那汪汪的犬吠处寻安札。”
“安札”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文献中略有差异,但核心意义主要围绕以下两方面:
居所/住处
该词在元杂剧《盆儿鬼》第一折中出现:“喒则去那汪汪的犬吠处寻安札。” 这里的“安札”指代居住的场所,强调落脚或栖身之地。
异体字与扩展义
部分文献(如《西游记》《喻世明言》)中,“安札”也写作“安扎”,意为“安置、安顿”。例如:“大圣也收了猴兵,安扎在洞门之外。”此时更侧重动作性的安排。
个别资料(如)提到“安札”是描述过河的成语,指用木板或纸片搭建临时桥梁以保安全。但此说法未见于权威典籍,可能是对词义的引申或误读,需谨慎参考。
“安札”的常见用法以“居所”为主,多见于元明时期的文学作品。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元曲选》等权威古籍。
安札(ān zhá)是一个汉字词语,其意思是记录、记载重要事项的纸片或小条。
安札的部首是宀(宝盖)和曰(日)。
安札一共有8个笔画。
安札一词源于古代用于写重要事项的纸片或小条。这些纸片上通常会写上一些重要的信息或记录,比如日程安排、要事备忘等。
安札的繁体字是「安札」。
古代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安札」在古时候的写法为「安劄」。
1. 我把今天要做的事情都写在一张安札上。
2. 学校办公室里贴满了各种安札,提醒老师们要处理的事务。
3. 每个员工都将自己的安札整理好,放在桌子上以备查看。
1. 安排:安排工作或事务的行动。
2. 札记:记录、记载事件或思想的笔记。
3. 安抚:通过某种方式使人平静或感到安心。
1. 记录
2. 纪要
3. 备忘
1. 忘记
2. 遗失
3. 空白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