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rise steeply]∶陡立,直立
岩石峭立
(2) [straightforward]∶形容性格刚正
(1).陡立,直立。 清 吴敏树 《游大云山记》:“过 案山 ,山絶高,峭立似城堵。” 何永鳌 《火焰山上四十天》:“这里是一个峭立的石壁,中间陷进去一个峒。”
(2).形容性格刚正。《北史·卢伯源传》:“昔 太丘 道广, 许劭 知而不顾; 嵇生 峭立, 钟会 遇而絶言。” 明 唐顺之 《松阳知县胡君墓志铭》:“君峭立直刚而 露 恂恂朴实,余心喜两君之为人。”
“峭立”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qiào lì,具有以下两层核心含义:
指山体、岩石等陡峭高耸的形态,常用于描绘险峻的自然景观。例如:
形容人性格刚强正直、不随波逐流,带有褒义色彩。例如:
该词兼具自然与人文的双重意象,既可用于具象的“陡峭山石”,也可抽象比喻“正直品格”。其古文用例多见于史书、游记等文体,现代多用于文学描写。
《峭立》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高耸挺立、险峻突出的意思。该词由“山”作为部首,由两个字形“少”组成,总计13个笔画。
《峭立》一词最早见于《楚辞·东门之汉》:“峭然其当,自饰行间。”在这里,词语表达了高耸险峻之意。
在繁体中,“峭立”亦写作「嶠立」。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峭立的“峭”字与现代稍有不同。它的上部分是“⿳(小、一、小)”组成的复字形,下部分是“山”字部首。
1. 远山峭立在天空之中,给人一种雄峙之感。
2. 他的身材高大傲岸,峭立于人群之中。
1. 峭壁:高耸险峻的山壁。
2. 峭拔:峻峭挺拔。
1. 峻岭:指陡峭的山脉。
2. 高耸:形容物体向上伸展的样子。
1. 平坦:平旷而没有高低起伏。
2. 平缓:缓和而不陡峭。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