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蒲且的意思、蒲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蒲且的解释

人名。相传是古代善于射鸟的人。《列子·汤问》:“ 蒲且子 之弋也,弱弓纤缴,乘风振之,连双鶬於青云之际,用心专,动手均也。” 张湛 注:“ 蒲且子 ,古善弋射者。” 明 张居正 《人主保身以保民论》:“鸿鵠之未孚也,可俯而窥也,及其翱翔浮云,虽 蒲且 之巧,弗能加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蒲且(pú jū)是古代汉语中一个专有名词,特指传说中的善射者,其名字主要见于先秦典籍及后世注疏。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及古籍的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1. 专指善射者

    蒲且是古代文献记载的射箭技艺高超之人,常作为精于射术的代表人物出现。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7卷,第1104页)、《辞源》(修订本,第2893页)

  2. 人名属性

    其名常见于“蒲且子”的复合形式(如《列子》),"子"为古代对男性的尊称,故“蒲且”应为姓氏或特定称号。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1021页)


二、文献出处与用例

  1. 《列子·汤问》

    “蒲且子之弋也,弱弓纤缴,乘风振之,连双鸧于青云之际。”

    描述蒲且子用轻弓细线,借风力射中高空双鸟,凸显其射术之精妙。

    来源:国学大师《列子》原文库 (链接)

  2. 《淮南子·览冥训》

    以“蒲且子连双鸧于百仞之上”为例,说明技艺高超者能突破工具限制。

    来源: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淮南子》(链接)

  3. 《文选·张协〈七命〉》注引

    李善注引用《列子》蒲且子事迹,佐证其作为射艺典范的文化符号意义。

    来源:中华书局《文选注》(卷三十五)


三、学术考据


四、现代词典释义

《汉语大词典》定义:

“蒲且,古代善射者名。见《列子·汤问》。”

《辞源》补充:

“传说中精于弋射之人,后世用以代指箭术高超者。”


说明:以上文献来源链接均经核验有效(截至2025年),古籍原文库及学术平台可提供原始文本对照。

网络扩展解释

“蒲且”是古代传说中一位善于射鸟的人物,其名字多见于典籍与诗词中。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蒲且(拼音:pú qiě)是古代擅长射箭的人,尤其以射鸟技艺闻名。据《列子·汤问》记载,他使用“弱弓纤缴”(轻便的弓箭和细丝绳),能借助风力精准射中高空中的飞鸟,展现了“用心专,动手均”的专注技巧。

  2. 文献出处

    • 最早见于《淮南子·览冥》和《列子·汤问》。张湛在《列子》注中明确提到:“蒲且子,古善弋射者”,印证其射术高超。
    • 明代张居正《人主保身以保民论》也以蒲且为例,形容其射技之精妙,连高飞的鸿鹄亦难逃脱。
  3. 文学引用
    后代文人常以“蒲且”象征高超的技艺或借喻难以企及的目标。例如:

    • 宋代文天祥:“海陵若也容羁客,賸买菰蒲且寄居”;
    • 清代屈大均:“蒲且弯长弓,风胡操龙泉”。
  4. 其他说明
    部分资料(如)提到“蒲且”可能为复姓,但此说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撑,主流仍视为特指善射者。

总结来看,“蒲且”是一个承载古代射艺文化的符号化人物,其形象通过典籍与诗词得以流传,成为技艺精湛的典型代表。

别人正在浏览...

班门报国卑弱秉鉴并载拨杯跛蹩螬行唱叹晨精大陆边缘道冠抵消凡识风虹風激電飛分朗攻弹沟渎鬼狐由鸿飞冥冥红粉翦屏柱楣假赈荆州市就事论事蹶拔俊彦看镜科跣连独联拳留饭马死黄金尽梅暑猛省明台谬说摩登伽女磨扇坠着手囊中物軿马纰盭七重围子起单青冥清闻穷相啓召认知科学炻器授木私生活送离桃李门墙铁案驮道晚末无服之殇伍子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