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探题的意思、探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探题的解释

文人用抽签方式分题赋诗。 唐 卢纶 《送浑炼归觐却赴阙庭》诗:“探题多决胜,饌玉每分餘。”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古人分题,或各赋一物,如云送某人分题得某物也。或曰探题。” 清 陈田 《明诗纪事辛籤·韩上桂》:“《列朝诗集》: 孟郁 ……为诗赋多倚待急就,方与人纵谈,大噱呼号,饮博探题,次韵纸上,颯颯然如蚕之食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探题,是一个相对生僻的汉语词汇,主要在古代文献中出现,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1. 作为科举考试术语(唐宋时期):

    • 含义: 指科举考试中,考官临时拟定或选定的试题题目。
    • 来源与依据: 此义项主要见于唐宋时期的史料笔记。例如,宋代王溥的《唐会要》等文献中,有关于考官“探题”以试举子的记载。该用法体现了科举考试中试题产生的临时性和保密性。 对此义项有明确收录和解释。
    • 引申: 有时也泛指试探性地提出问题或议题。
  2. 作为禅宗公案用语(佛教语境):

    • 含义: 指禅师在接引学人、勘验其悟境深浅时,所提出的带有试探、启发性质的问题或话头。
    • 来源与依据: 此义项多见于禅宗语录和公案集。禅宗强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禅师常以看似平常或机锋峻峭的言语(即“探题”)来触发学人的疑情,促其开悟。例如,《五灯会元》等禅宗典籍中记载了大量此类问答。 在解释相关术语时会涉及此类用法。
    • 特点: 禅宗的“探题”往往超越逻辑思维,目的在于截断学人的惯性思维,引导其直指本心。

现代使用: 在现代汉语中,“探题”一词已非常罕见。若出现,多用于文学创作、历史研究或特定文化讨论中,指代上述两种古义,尤指第一种科举考试中拟定试题的含义。其“试探性提出问题”的引申义,在极少数仿古或特定语境下可能被使用。

“探题”的核心含义在于“探”字所包含的“试探、探求”之意。无论是在科举制度中指代临时拟定的试题,还是在禅宗公案中指代启发学人的机锋话语,其本质都是一种用于测试、引导或激发对方(举子或学人)反应与思考的“题目”或“问题”。理解该词需紧密结合其出现的具体历史背景或文化语境。

网络扩展解释

“探题”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

一、中文文学活动(主要含义)

指古代文人通过抽签分题赋诗的创作形式:

  1. 活动形式:参与者随机抽取题目即兴创作诗歌,常见于雅集、宴会等场合。
  2. 历史记载:
    • 唐代卢纶《送浑炼归觐却赴阙庭》有"探题多决胜"的描写
    • 宋代严羽《沧浪诗话》将其列为诗体分类方式之一
  3. 创作特点:强调临场发挥与限题创作,类似现代"命题作文"的文学游戏。

二、日本官职(特殊引申义)

指室町幕府时期设立的地方军政官职:

  1. 职能:掌管特定区域的军事、司法事务,如九州探题负责九州地区军政。
  2. 历史渊源:原为佛教辩经术语,后演变为官职,类似中国古代的节度使。

补充说明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若在古籍或日史文献中遇到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指向。文学含义主要见于唐代至清代诗文评注,官职含义专用于日本史研究领域。

别人正在浏览...

半音贝城躃躃侧听长工唱吼偿命潮荡衬搭陈思思躭好低矮笃守放顿风幔秎获趺跏钩缘子关洛古锦还补荒政黄枝环岁护理活力借或靖节征士积秀戟指怒目钧校狸膏利剑林芬例生绵剧漠然迁历栖凭任委森桂山瀑沈乱食变星授意霜断顺会死点隧洞逃漏殄靡铁契团勇湾浦皖皖踠趾鼃声斡准无名火无筭